|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动力增强、势头上升、贡献扩大的良好格局,为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县域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1、主要指标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全省县域经济承接近年来稳定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快于全省和上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全省县域财政收入增长36.4%,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下同)增长5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9%,进出口总额增长63.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26.2%。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财政、投资、进出口、农民收入和职工工资增幅分别高2.2个、11.3个、26.3个、3.3个和2.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份额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财政、消费、进出口、农民收入、职工工资增幅分别提高1.1个、5.7个、43.6个、4.8个和6.7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贡献增大。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落实“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工业发展。上半年,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7.6亿元,占全省的份额由上年同期的30.5%提高到33.1%。有15个县(市)工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其中凤台最高为32亿元;有26个县(市)增加值增幅超过40%,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个;固镇、濉溪、泗县增幅居前,分别为71.1%、70.8%和70%。
3、三大需求协调拉动。上半年,全省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0.3亿元,增长56.8%,比上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2亿元,增长20.9%,有42个县(市)增幅超过20%,12个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增长63.2%,其中出口9.3亿美元,增长68.2%,有15个县(市)增幅在1倍以上。投资与消费的增幅差距由上年同期的49.7个百分点缩小为35.9个百分点,投资与出口的增幅差距由上年同期的45.1个百分点缩小为11.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4、财政居民稳定增收。上半年,全省县域财政收入165.9亿元,增长3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6.2亿元,增长35.8%。有8个县(市)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凤台、肥西最高为8.2亿元和8亿元;有19个县(市)增幅超过40%。县域财政支出209.7亿元,增长37.7%。上半年,全省县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72元,增长26.2%,有22个县(市)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超过10000元;有16个县(市)增幅超过30%,比上年同期增加12个。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60元,增长25%。有40个县(市)收入超过2000元,有53个县(市)增幅超过20%,比上年同期增加22个。
5、信贷投放增加较多。6月末,全省县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365.8亿元,比年初增加427.6亿元,同比多增94.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增加365.5亿元,同比多增107.1亿元。存款比年初增加超过10亿元的县(市)有13个。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55.6亿元,比年初增加144.4亿元,同比多增5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5.9亿元,同比多增2.3亿元。
6、强县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10强县(市)[①]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8元,增长68.1%,增幅比全省高22.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9亿元,增长21.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额3.8亿美元,增长69.2%,增幅比全省高3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6.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59.4亿元,增长33.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275元,增长24.2%,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16元,增长25.2%,增幅比全省高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二、县域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县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当前全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较好,但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较为突出。从总量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排名前10位县(市)的合计值分别为后10位的11.3倍、7.9倍和7倍,占全部县域的42.2%、40%和37.4%。从速度看,工业增幅高低相差59.7个百分点;投资增幅最高为2.5倍,最低为下降5.3%;财政收入增幅最高为89.5%,最低为下降2.9%。从人均水平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县只有最高县的42.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最低的县为最高县的30.9%。
2、试点县主要指标增长慢于县域平均水平。上半年,30个扩权试点县[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1.9亿元,占全部县域的51.6%,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485.7亿元,增长48.4%,增幅比全部县域低8.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9亿元,增长20.4%,比全部县域低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80.9亿元,增长34.2%,比全部县域低2.2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466元,增长25.3%,比全部县域低0.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73元,增长24.5%,比全部县域低0.5个百分点。
3、县域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一是受从紧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流动资金趋紧,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更难,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二季度全省有32.3%的中小企业反映流动资金不足,三分之一反映融资困难。二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使企业经营成本有较大上升,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二季度全省有69%的工业企业反映生产成本比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土地供应紧张、成品油及电价上调都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4、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下降。今年以来,化肥、产品畜、饲料、农用手工工具、机械化农具等主要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已部分抵消了惠农政策带来的补贴收入,种粮比较收益下降。上半年,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7%,其中化肥上涨34.3%。据对阜阳农民调查反映,按照现在的化肥价格,今年秋种小麦每亩化肥投入将增加50多元,已抵消了国家良种补贴、种粮综合补贴每亩39元的政策性收入。
三、几点对策建议
当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表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向又好又快发展又迈出坚实的一步。下一阶段为确保全省县域经济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态势,构建安徽崛起的牢固基石,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工业,力促工业推动强县。抓工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和壮大能够主导、支撑和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企业和产业,形成企业链、产业群,提升区域竞争力;要继续加快开发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配套水平和商务环境,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促进县域实力提升。
2、稳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巩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针对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资价格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3、引项目,确保投资稳定增长。当前投资是我省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投资增长必须依靠项目建设来推动,必须创新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须排除体制和政策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县域各个领域扩大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投资增长为着力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增长。
4、促消费,加快需求结构升级。今年以来,我省县域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加居民收入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民生工程,降低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释放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要把握国内调控紧、国外需求弱这个时机,加快需求结构调整,在保持投资、出口较快增长的同时,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5、重和谐,推动县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对发展不快、实力较弱县的支持力度,在政策、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和倾斜,增加财力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硬环境;必须从思想上调动各县发展的积极性,认真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创造发展软环境。同时认真总结扩权试点县发展经验,进一步完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