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自宋以来,崇儒重教,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古代徽州对学校教育的重视自不必赘言,徽州先民对子孙后代的家庭教育也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毫无疑问,人的一生不可避免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孟母三迁、欧母画荻教子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典范,成为千古佳话。
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问题上,古徽州人是很讲究方法的。他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力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徽商乐善好施、济困助贫、热心公益事业,凡此“惠及乡里”的种种义举,客观上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教育子孙应该积德行善,助人为乐。
除此之外,古徽州人还善于借助建筑样式、厅堂装饰等形式,来实施家庭教育,把自己对子孙的教育愿望无声地表达出来。那古民居中天井的建筑结构,不就是在告诫生活在家里的孩子,不要成为“井底之蛙”,一辈子蹲在家里“坐井观天”吗?那镌刻“步蟾”二字的题额,也是寄希望于子孙,要用心业儒,将来能在科举道路上获取功名,实现“蟾宫折桂”的美好愿望。那悬挂厅堂两边的楹联,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等等,不是在教育子孙后代要好好读书,老实做人吗?还有那当作中堂悬挂的《朱子治家格言》,也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的好教材。生活在家里的孩子,天天望着天井,看着题额,读着这些楹联和中堂,终有一天,会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来,因而从中受到有益的教育。
这种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家庭教育方式,显示出徽州先民高超的家庭教育艺术。他们把培养教育子孙的人生重任,对子孙的殷切期望,通过含蓄而无声的形式传达出来。“润物细无声”,让人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与启迪。惟有如此,才使人更容易接受,对人的影响更为深刻,其教育的功效更为持久。
在家庭教育中,徽州先民总是把塑造子孙的品格修养放在首位,要求他们勤学苦读,行善立德。这样的家教氛围对子孙日后的立身原则、接人待物的处世哲学,都会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古代徽州的家庭教育,以其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同正规传统的封建书院教育相糅合,大大地推动了徽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获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又一代徽州先民,奇迹般的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让后来人叹为观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