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歙县长陔村毕氏宗祠联------郡属河南,一脉流芳绳祖武;
堂开培德,四支奕叶结家声。上联:毕氏郡望。 下联:指该祠偏殿名“培德”起源: 源起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周文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自己弟弟姬高封于毕,建立毕国,人称姬高为毕公高。毕公高其子毕万事晋,乃封于魏,其后代改姓为魏,并且成为战国时代著名姓氏。仍居于毕国者,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因此毕姓跟魏姓属同一血脉的一家人。②出自任姓所改。据《世本》所载:“系自任姓所改。”③出自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鲜卑族出连氏为单姓毕;西域毕姓,本毕国胡人,以国为氏;匈奴屠各族亦有毕姓;达斡尔族毕力夹氏,汉姓为毕、杨;赫哲族毕拉氏,汉姓为毕;彝、满、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毕姓。
迁徙: 三千多年前的毕国,在今陕西长安、咸阳两地之北,也就是说渭水的南北两岸乃毕姓之发祥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仕晋,因功封于魏,到其曾孙魏文侯时,三家分晋,因此有毕姓改成魏姓者。虽如此,毕姓此际在山西扎根却是不争的事实。战国时,滕国(今山东滕州)有毕战,说明此际毕姓已进入山东。先秦时期,毕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西汉时,南越将军毕取降汉,被封为□侯。并有涿(今河北涿州)人毕野白,这些史实表明,毕姓在北方已扩展于今河北,南方的广西也有了毕姓人。此际,一支毕姓远徙山东省东平,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东平郡的毕姓繁衍日盛,可谓族大人众,名人辈出,此际见诸史册之毕姓名人,多父子、兄弟等有血缘关系者。另外,毕姓太原郡望、河内郡望、河南郡望已日益壮大,北魏出连氏改毕姓后,入迁洛阳,使毕姓河南郡望尤为昌盛,并荫及河内。唐安史之乱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毕宏入蜀,偃师人毕构裔孙一支迁居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唐代末年,因避回鹘掳掠和黄巢之乱,有毕姓南及两湖一带。北宋时,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毕士安因仕宦落籍河南郑州,其孙毕良史先迁蔡州上蔡,靖康之耻后,避居江东。与此同时,有毕姓因仁宦或避难之故迁居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明初,山西毕姓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清乾隆年间以后,河南、山东的毕姓人,伴随闯关东的风潮,通过海路,入迁东北三省。此际亦有沿海之毕姓赴台,或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地者。如今,毕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为多。目前毕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二十五位。
郡望: 河内郡 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相当于今河南武陟一带。
河南郡 汉高帝二年(前205)将秦朝三川郡改。相当于今河南洛阳一带。
太原郡 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
东平郡 汉时改大河郡为东平国,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南朝宋改为郡。
堂号: 经训堂 毕沅幼年就失去父亲,全靠母亲张藻培育成人。张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不仅能诗,而且学问渊博,著有《培远堂集》。毕沅在她的调教下,6岁能读《诗经》、《离骚》,10岁便通晓声韵,善作诗文。随后,张藻又亲自把毕沅送到苏州灵岩山,拜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和经学大师惠栋为师,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后来,毕沅中状元当官,离开京城到陕西任巡抚,张藻还以母亲特有的情怀,作54句270言《训子诗》,殷切期望儿子“不负平生学,弗存温饱志;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张藻病故后,乾隆皇帝特赐御书“经训克家”四字褒扬。毕沅为了铭记母亲和皇上的恩赐,特将室名称作“经训堂”,将自己的诗文集名为《经训堂集》。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河内、河南、太原、东平。②自立堂号:廉介等。
字辈: 鄞州东钱湖毕氏字辈:大任保厘镐,东誌襄瑞冶。
桓台新城毕氏字辈:汝梦斯廷,远承先德,于以作徵,清本家学,传世其荣,树毓允昌。循法守铭,宗章克保,宏业振升。
青州金岭毕氏字辈:海右启家,嗣宗衍庆,义方式谷,慎行贻令,云裔其昌,宾王利用。
淄川王村毕氏字辈:自际盛世,海岱丰凝,远承先德,于耜研经,杰辈家第,昭旷堂亭,温良恭俭,苗裔嗣(思)铭。
内蒙赤峰敖汉旗毕氏字辈:先有席卫万,庚广连占魁。
吉林、辽宁毕氏字辈:所以召世序,庶可鉴重明。远应鸿大也,永茂于文登。
陕西米脂毕氏字辈:万照凤华台,银河龙门开。
名人: 毕万,春秋时晋国人。周文王庶子毕公高的后裔。晋献公十六年(前661)作二军,公自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他为献公车右,攻灭耿(今山西河津东南)、霍(今山西霍县西南)、魏(今山西芮城西北)三国。旋为魏大夫,成为晋国魏氏的始祖。
毕升(?-约1051),北宋发明家。籍贯、经历均无考。沈括著《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记述,庆历年间布衣(平民)毕升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以火烧硬后制成活字。排版时,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涂布搀有纸灰的松脂蜡,活字排满一框后,再在火上加热至蜡稍熔,用平板按压字面,使全版字面平整,活字也固着于铁板上,即可印刷。毕升是世界上用活字印书的第一人,比德国J.谷登堡用铅活字印书早400年左右。
毕朗(约1644年前后在世),清才女。字昭文,一字少陵;一作毕著,字韬文。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昆山王圣开妻。原为明末宫人,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后流落燕市(今北京),遂与圣开结成伉俪,徙居嘉定。人禀姿,幼工诗文,兼善鼓琴,又精绘事,尤长于画美人、兰菊。著有《织楚集》二卷,一作《韬文吟稿》。
毕沅(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乾隆五十三年任湖广总督。时长江水暴涨,溢入荆州(今湖北江陵)城,他赈济抚恤修葺城垣及堤岸。江中窖金洲阻滞水道,长江上游因此常患水灾,他令砍去洲上芦苇以加大流量,又于北岸筑坝以资保障。五十五年、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水陆街择一公馆,出其经训堂藏书二十万卷,让章学诚编书。同年,组织人员编《续资治通鉴》,共二百二十卷,是与《资治通鉴》相衔接的编年体的宋、辽、金、元史。五十九年,鄂西枝江、宜都等县白莲教起义,攻克当阳、竹山、来凤等县。他驻兵当阳,镇压当地教徒起义。不久,因白莲教案,被降补山东巡抚。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金石、小学、地舆之学。著作除《续资治通鉴》外,还有《灵岩山人诗集》、《灵岩山人文集》、《经训堂丛书》等。
毕永年(1868-1902),清末民主革命者。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松甫,亦字松琥。拔贡生出身。少读王船山遗书,渐萌民族革命思想,与谭嗣同、唐才常交往甚密。光绪二十三年(1897),偕林圭及日本人平山周深入湖南观察社会动向。旋赴日本,入兴中会,从事联络会党活动。二十六年在上海参加自立会,以勤王宗旨与反清要求矛盾,与唐才常激辩而去。后参加惠州三洲田起义,事败,赴广州,入罗浮寺为僧。
其他毕姓名人有毕姓始祖毕公高;三国魏大臣毕轨;东晋名士毕卓;唐大臣毕諴、毕构、毕炕,诗人毕耀,画家毕宏;宋大臣毕士安、毕渐、毕仲衍、毕仲游,将领毕再遇;明大臣毕昌,剧作家毕魏;清大臣毕振姬、毕道远,学者毕亨,诗人毕湄、毕汾、毕浩、毕慧、毕芸珍、毕还珠等。近当代毕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毕占云,电子学家毕德显,作家毕璞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