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篁墩村,位于屯溪东北郊,距市中心仅4公里,距花山谜窟风景区仅3公里,在新安江畔慈张公路线与王(村)小(川)公路线的交界点上,为屯溪之东大门,现为屯光镇驻地,其得名至今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它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村中民宅多徽派建筑。
古徽州是个移民社会,今所谓汪、程、朱、江、胡、吴等姓皆是东汉末年由北方迁入,在唐末黄巢起兵时,许多氏族纷纷避难,徽州仅一次就迁徒来了20多个姓族,其中就有十六、七个是迁居、避难于篁墩的,他们当初来到徽州,首先就是在篁墩这个弹丸狭小却是福祉之地获得了喘息和立根之后,或留居篁墩,或由篁墩再析分到徽州各地,以后都发展成为了徽州的名族望姓,瓜瓞绵绵,名人辈出,如程敏政、程元凤、程大位、朱升、黄宾虹等,众多名族望姓构成了徽州宗族社会的主体,影响极大。
然而,历史上的徽州人对篁墩最为关注的还不是在于它是徽州宗族的一个重要发祥地,而是在于它是“程朱阙里”,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独尊哲学盛行六、七百年的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颐、程颢和集大成者朱熹的先祖居住地,“阙里”,本孔子住地,此处用以喻指篁墩,谓其重要性可与诞生、养育孔子的“曲阜阙里”相比。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三度回乡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多,这些学生,讲学乡里,推崇理学,不少以后也成为名门大家,他们大多恪守师训,治学严谨,讲学授徒,广注经典,特别是他们继承和发挥了朱熹的“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要,莫贵乎循序渐进”的思想和一套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封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方法,对徽州的政治、道德、文化、教育都有重大的影响。商人“贾而好儒”,称“儒商”,医家以儒通医,称为“儒医”,匠人称为“儒匠”,徽商获利以后,回乡投资办学,促进了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篁墩众多姓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程氏宗族。众多由篁墩迁居外地的新安程氏后裔对自己的祖籍地有着强烈的怀念心情,当他们侨寓他乡,功成名就后,即开始编修家谱,传于后人,现在已知的程氏家谱有几十种版本,有许多流传民间,至今为程氏后裔所保存,因为篁墩是他们的先祖居住地而且有他们引以为豪的“忠壮公”程灵洗,因此,众多程氏家谱的始祖居住地都明确在篁墩,一千多年来,虽历经战乱、灾害,就是通过这种脉络清晰的族谱把篁墩与散居各地的程氏后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团结、自强不息、崇仰先人的优秀品质在这个家族得到了集中体现。除珍存家谱外,每年在篁墩众多程氏后裔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篁墩程氏祠堂为统宗祠,到1940年左右,统宗祠下共有一百零八派,祭祠活动由各派安排人员参加,每年确定几个派别负责从联络到祭祀的全过程,十年轮流一次,每次祭祀活动分工极为细致,安排周密,其智慧为后人所惊叹。
篁墩作为古徽州的宗族圣地和徽文化的发祥地,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其宗族文化可以说是徽州文化的精妙缩影,直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篁墩还有保存完整的世忠庙、程朱阙里牌坊、程氏祠堂及众多名人先祖古墓。
现在生活在台湾的众多程姓、朱姓先祖居住地均在篁墩,篁墩的众多文化古迹是海峡两岸血肉相连的历史见证;其精妙的宗族文化将极大地丰富黄山旅游的文化内涵,众多后裔的寻根情结与黄山的美妙风光相结合,将大大地增强黄山旅游的对外吸引力;另外,在程朱三父子先祖故里举办高层次的程朱理学研讨会,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我区的文化品位,而且将大大地增强我区的社会影响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篁墩的开发对我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篁墩村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众多后裔前来寻根问祖所蕴藏着的巨大商机和社会影响力,已经引起了屯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个旨在保护和恢复篁墩古文化遗迹的文物保护委员会已经成立,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不难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沉寂的篁墩将在不久的未来以崭新的姿貌恭迎各方宾朋的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