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大门理应向民工子弟敞开 2011-3-2 14:38: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2月28 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张昭文透露,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后将接收打工子弟入读当地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并要求东部城市相关学校面向进城农民工随读的子女招生,因为现在进城农民工随读子女在东部城市数量不少。(《新京报》3月1日) 上海自2008年开始试点中职招生民工子弟,此后,山西、安徽等省先后跟进,但鲜见有东部城市出台类似政策。教育部此番表示对东部城市是一种鞭策。其实,不仅北京、上海、东部城市的中职大门应向民工子弟敞开大门,全国所有中职学校均应向民工子弟开放。不能因为中职招不到本地生源后,才想起招收民工子弟。
这一政策如推行得当,能实现三赢。
一赢,满足中职招生需要。中职招生难,这是全国性的问题,北京尤甚。几年前,北京某职业中专招生办的刘主任说,现如今,中职院校招生主要都依靠“登记入学”和“提前招生”的办法,“统一录取”的学生只占很小的比例。也就是说,学生不考试就能读中职,即所谓的“零拒绝”,即便如此,学校还招不到人。(2008年7月29日求学网)照此下去,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各地必须及早敞开中职大门,面向民工子弟招生。
二赢,满足民工子弟的求学需要。据《中国青年报》2009年12月27日报道,武汉大学对当地300多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农民工子弟的问卷调查显示,初中毕业后,选择“上技校”和“职高”的高达72%,而选择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仅占18%,还有10%的学生选择直接去打工。农民工子女如此青睐技校、职高,可见他们急于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并以此获得高额报酬的愿望非常强烈,中职学校没理由不满足他们的愿望。
三赢,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去年11月2日,笔者参加了绍兴县2010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推介会,亲眼见识了职校学生受企业欢迎的场面。原安排招聘企业的摊位300家,后实到380家,推出就业岗位6000余个,3000来名到场的中职毕业生共有1831名签订就业意向书,1044名签订了初步就业协议。中职生之成为“香饽饽”,盖因为企业求“贤”若渴,他们太需要这些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了。
在此,笔者提四点建议:一是让民工子弟学生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免去学杂费,补助生活费;二是保证教学质量,不能因为招收民工子弟入学就降低教学要求,否则就难以保证他们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三是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据2月28日《北京晚报》披露,目前中职校中24%的在校生超过 19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职人员。考虑到这部分人的工作特点,学校应该创新教育形式,可考虑采用半工半读或夜间授课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求学需要;四是在开放中职大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高职和高专的大门,推行免除参加高考、不分户籍注册入学的政策,招收具有高中学历的民工子弟入读高职和高专,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