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百年的清华”,别忘了“西方的侵华”
一个大学的百年庆典,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原来“清华大学”是美国政府用中国清朝政府“庚子赔款”的部分“返还款”开办的啊!。看了“百度百科”的资料,差点让我改变了对美国的看法,“美国人还‘真好!’用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为咱中国办大学。”(这像是一句笑话:“他真够意思,用咱的钱请咱。”)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 回顾“近代史”,在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里有一个《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9月7日。因为这年是中国的“辛丑年”,历史上便把这个“不平等条约”称为《辛丑条约》。该《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加上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还请,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十亿两。为什么称之为“庚子赔款”呢?这是由于在1900年(及中国的庚子年)发生的事件引发的“赔款”,又称为“庚子赔款”。 庚子年发生了什么事件?为什么还要赔款? 西方列强把教会做为侵华的重要工具。从“鸦片战争”至十九世纪末,外国传教士来华的达二千三百多人。建立教会六十多个,吸收教徒近八十万人。外国传教士披着慈善家的外衣,在与人为善的幌子下,到处侵夺权益,收集情报,干涉中国内政,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正如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说:“基督教的工作目标,······不单在尽量招收个别信徒,乃在征服整个中国。”外国传教士还强占民房、民田,侮辱妇女,鱼肉乡里。 1870年六月,由于天津法国天主教堂迷拐儿童等罪行,引起民众愤恨,数千人到教堂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竟开枪伤人。愤怒的群众当场打死丰大业,焚烧教堂,打死外国传教士二十人。事后,曾国藩、李鸿章受清政府委派到天津“查办”。曾、李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以判处二十人死刑、二十五人充军,赔款四十九万两,对法道歉结案。这就是震动中外的“天津教案”。这种杀民谢敌的行径,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1897年起在山东、河北发起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前后“义和团”提出了“保清灭洋”、“兴清灭洋”、“扶清灭洋”等口号。这个口号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强烈愿望和将帝国主义赶出国门的坚定决心,它吸引和动员了广大群众和爱国清军参加反帝斗争。 1900年4、5月间,义和团的组织几乎遍及直隶全省,并控制了直隶的省府保定城。在京、津、保一带形成了一个新的反帝斗争中心。 帝国主义对此惊恐万状。面对迅猛发展的义和团反帝运动,帝国主义除了继续胁迫政府派兵镇压之外,开始准备亲自出马,进行武装干涉。1900年4月,在英、美、徳、法四国公使联合发出照会后不久,俄、英、美、法、意等国军舰陆续开到大沽口,声称派兵进驻北京,“保护使馆”。6月10日,俄、英、美、日、徳、法、意、奥等八国拼凑了二千多人,在英国中将西摩的率领下向北京侵犯,直接发起了对“义和团”的屠杀。被史称之为“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这理所当然的遭到了义和团的英勇反击。 战争初期,义和团在廊坊的阻击战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使其进攻北京的计划受挫。在帝国主义进攻和“义和团”群众性的反帝运动的压力,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朝政府,被迫同意“宣战”。 在强大的帝国主义侵略军的进攻面前,义和团和部分清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腐败的清王朝并不真心抗战。他们只是希望利用义和团发泄对帝国主义不满,利用帝国主义的力量消灭义和团。并随时准备以出卖义和团,作为向帝国主义乞降的筹码。 8月14日,北京失陷。15日凌晨,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少数亲信臣仆仓皇逃离北京。 [size=+0] 帝国主义侵略军在京津地区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恶不作,罄竹难书。 侵略军攻陷大沽炮台后在附近地区连日纵火焚烧,使繁华的市区夷为平地。在天津,侵略军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上架起大炮,对准拥向北门的逃难群众“连放排枪,每一排必倒毙数十人;又连放开花炮,其于人丛中冲出城门外,死者益众”。整个天津城内“死人满地,房屋无存”,“自城内鼓楼迄北门外水阁,积尸数里,高数尺”。无数天津人民死于联军的枪炮之下。同时,联军抢劫了数不清的金银珠宝。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和野蛮地洗劫。他们日夜包围各坛口,屠杀义和团民,仅在庄王府一处,就屠杀和烧死了一千七百多名义和团民。侵略军立誓“屠城”,见人就杀,很多地方“尸骨堆集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敛,蛆出户外”。八国联军在京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官衙库款,所失约计六千万两”。大量珍贵的文物图书,也遭到毁坏和抢劫。明代的《永乐大典》又失去三百另七册,其他珍贵图书被毁四万六千余本。他们还抢走天文台直径二米的天球、四分仪、六分仪等古铜仪器。经过一场浩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自国宝珍奇,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万不止”。 不仅如此,强盗抢劫了被害人,反而要受害者赔赏强盗的“损失”。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俄、英、美、日、徳、法、意、奥等“八国联军”加上比利时、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瑞典和挪威等六“受害国”,除了提出其他不平等的要求外,还提出:“ 西方传教士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赔赏;帝国军队帮助清政府平息义和团‘暴乱’战争的军火支出和士兵伤亡抚恤费要‘实报实销’(实际上是“虚报实销”)”等等赔款要求。而慈禧太后见列强没有追究自己的责任,还继续支持自己在清政府中的“核心”地位,不由得大喜过望。她无耻地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赔款要求是“有报则销”。于是,便有了上述“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加上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还请,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十亿两。”的巨额赔款。这就是“庚子赔款”的由来。 在乞降的清王朝和卖国的大臣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的疯狂镇压之下,以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失败和八国联军的完全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场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 那么,美国为什么还愿意“返还一部分‘赔款’”?美国人是“良心发现”还是“别有用心”呢?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这说明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梁诚非常机敏地放弃了谈判战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于是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 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 1908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士的损失赔偿。当时为什么美国人想用退赔的庚款办学呢?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由此可见 ,美国政府率先用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庚子赔款”的半数)为中国人办大学 ,从主观看,并不是为了中国人的利益,这只是为了美国国家更大利益地深谋远虑和别有用心,因为这样做更符合“美国利益”的长远利益。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1917年的“十月革命”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政治格局,也打断了美国人的“中国梦。”特别是随着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美国政府的“中国梦”几成泡影。50年代杜勒斯的“和平演变”一说,只不过是20世纪初美国政府“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新领袖的‘中国梦’”的旧梦重温。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为了不让美国的“中国梦”旧梦成真,一切有良知的爱国者都应该向清华的青年学子大声疾呼:“庆祝‘百年的清华’,别忘了‘西方的侵华’!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牢记国耻,振新中华!”
主要参考资料:1.《中国近代史纲》龚书铎 方筱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百度百科《关于庚子赔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