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观众教育

农村:石潭古村包产到户的新生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09:19 编辑

2,山场、田地按人头承包给农户
52e2c686a619dd38a95b63ad1322d153_6314c8bf79534b61b92c3812dd950cc5.jpg

      1981年底,石潭公社书记在大会议室传达省地县三级文件精神,决定全面施行凤阳县小岗村式的“包产到户”新政策:将原属于集体的山场、田地按人头承包给农户生产,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石潭8组处于村子后面的后头山脚下,三条巷弄(后山巷、下山路、米沙坑)里共计25户100多农业人口。此时,生产队长吴和金(家住后山巷高台上)已改称8组组长,他再也不必象过去18年那样大清早起来吹着哨子、亮起嗓子大叫:谁谁出工抬石头、谁谁后山去施肥、谁谁几个妇女完成除草任务。。。。。。现在包产到户“各顾各”,吴和金内心开始失落了。
  生产队队屋(队部)在两条巷弄口的中间,它很早是吴姓宗族的分祠。三间三进,规模甚至赶上了村中明朝修建的叙伦堂。传说旧时”后山巷”弄里一吴氏后生,出身贫贱但发奋苦读,赴京城中了进士,时人成为吴名贤.吴名贤留在宫中当了太子太傅,教授太子功课使其日渐长进,颇得皇上器重,授赐珍珠衫一件,那年吴名贤回歙南探视老母,行至芜湖江边不料风雨大作,不慎染了风寒客死他乡。芜湖人为了将当朝身名显赫的“太子太傅”据为己有,提早备下十口棺木让歙县吴氏族人挑选,而且芜湖当地人一夜之间全改为吴姓这(这便是芜湖一夜吴),待石潭的吴氏族人赶到芜湖时,迎来的只是内置珍珠杉的一具空棺木,因此新宅祠堂的吴氏宗族开始颓败。。。。。显而易见,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我在外求学期间,曾多次翻阅县志和有关吴氏宗谱,根本没有此人的史料记载。因此,这个传说只能看作吴氏先祖为勉励后人刻苦发奋,求取功名的一种理想的体现罢了。
  可是祠堂的二、三进早已倒塌,生产队把它们分别用作养猪场、打豆坦。这第一进就是生产队门面,里面堆满了农业生产使用的水泵、水管、破旧手扶拖拉机、炒茶机具、树木等等,拥挤不堪。只有前部左边靠墙处放置了一张陈旧的八仙桌两把断了背的椅子,以及七八条破长条板凳,墙壁上的毛主席画像和两旁“狠抓斗私批修”“反击右倾翻案风”标语倒还清晰醒目。这是原先生产队干部(队长队副、会计、出纳、监察、妇女队长、民兵连长)开会议事的场所,也是一些落后社员、违法分子的请罪反思之地。队长吴和金心想,包产到户了,生产队撤消了,俺当了18年8队队长,带领大伙干革命促生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哇,于是就将队屋里的物件一件件地往自家搬。其他干部见了不甘示弱,连砍下未干的树木、那七八条破长条板凳也被搬得一干二净了。
  而生产队的山场、田地分包完成后,生养了三个儿子的吴连席看中了队屋第三进的打豆坦,托人写了申请,待批下来后建造了一幢2层楼房。第二进的养猪场接着拍卖给了当时不欠生产队工分的三家农户。至此,“生产队”这个名词退出了历史舞台。(作者 吴秋虎)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10:44 编辑

3,两户“上海佬”人家

  吴老妙已七十多岁,矮个、稍胖,国字脸,浓眉大眼,头发大部白了。他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就读于哈尔滨机械学院。大学毕业时不愿意滞留东北,就回到祖籍地歙县石潭村,这里有他家祖上传下的一幢徽派老房子。
  老妙夫妻和三个子女分属两个生产队,他和小儿子户口就在第8队。农村里,社员们大多为文盲,老妙就担任了8队会计,以干部职务折算一年的工分值(1000工分)。1966年,当地创办起初中班时,老妙又被公社聘为初中民办数学教师。
  吴老妙可算是石潭中学的“元老”。从祠堂初中、五间厅租屋,再到公社创办的前溪中学新址,留下了他们十几位创业者许多汗水。直到十年文革结束,他仍然是个每月18元工资的民办数学教师。(妻子瑞珍带着2个女儿参加生产劳动,工分超定额,年终有分红,不时与老妙收入比一比)但他为人正派,教学扎实,任劳任怨,担任总务主任多年;恢复高考制度后,他教过的学生纷纷考取中专、大学,可谓桃李满天下!1986年春,通过县教育主管部门考试考核,老妙终于转成公办教师。
  两个女儿先后出嫁,最小的儿子吴瑛也成家生子。小夫妻将孩子交给家里,双双到上海某公司做工后来单干,有在上海的叔叔婶婶、大姨小姨照应,收入颇丰。还经常带出去几个同乡,为村里人家解决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06年,小儿子吴瑛不幸患了癌症,辗转治疗,花费掉巨额医疗费后,还是遗憾离世。象这样因病致贫、一夜之间家庭陷入困境的现象,在农村还有很多很多。
  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丧子,老妙夫妻经受的痛苦不言而喻,一夜之间头发全白。儿媳不听劝阻不愿“招夫养子”而要离家再嫁,孙儿年幼。。。。。。看到本应小康幸福却因生灾害病导致如此境地的家庭,人们不禁发出“平安是福”的慨叹!
  相比吴老妙,同是8组的老辛一家则经历了先苦后甜的变化历程。。。。。。
  老辛也是正宗上海佬,因家中兄弟姊妹众多,住房十分拥挤,60年代初响应政府号召来到了安徽,经有关部门培训在石潭村当了个“赤脚医生”。后经人介绍与本地8队吴顺娣结成夫妻。没有住房,租住在别人房子,一口气生了7女1子八个孩子。
  在当时的生产队集体化体制下,农村赤脚医生也是用业务折算工分值的。不知什么时候他犯了点过错被辞退了,只得跟随生产队社员每天出工干农活。子女多、没住房,吃穿都艰难,他胡子拉碴,面黄肌瘦,而且讲一口既不是上海话又不是本地话的不标准的“普通话”,妻子儿女们就不怎么待见,本队社员还时常作弄他。后来,大女儿在供销社做捆扎农产品之类的临时工,有了工资都交给自己母亲,老辛只得背着老婆向大女儿索要2、3角钱购买雄狮牌香烟解谗,可怜兮兮模样。有那么一年,患皮肤病,全身感染化脓,躺在床上多日,差点丧命。
  1977年拨乱反正,平反了一大批错划右派。到了包产到户第三年,找关系帮恢复了县卫生防疫系统职工的退休指标,老辛每月有了退休工资,家庭经济来源增加很多。除了一家承包田地的收入,几个女儿外出挣钱,很快地,在后山头盖起了三间大楼房。
  老辛后来的退休职工身份让他的政治、经济地位大为提高。瞧,他胡子修刮干净了,衣服也时新高档,隔一两年,便去上海老家老兄弟姐妹处走动走动,不时带一些大上海的花花绿绿的洋货回来,惹得隔壁邻居们羡慕极了。
  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老辛的两个女儿家在湖州从事车辆维修业务,已在那里购房定居;最小的儿子娶了本地茶叶老板的女儿,又是是开茶庄后又承包水电站工程,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逢年过节,女儿女婿、儿子媳妇纷纷从外面大包小包地回家团聚。上海佬老辛,正享受着国家富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09:20 编辑

4,古村西板厅的荣耀
8c905f32d48232aa352577b5fedc3c3f_p3_b.jpg

  在8组的下山路路口,有一幢老徽派民居:西板厅。它大门朝西,呈长方形,三间两阁厢、前后两天井,占地面积1000多平米,共三层24个房间。它的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门罩尤其富有特色: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顽童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据说原是在扬州经商的吴大庆老板的私宅,他在外定居,就转让给几个兄弟使用了。但是时间一长,弟侄辈们各自建房,西板厅逐渐成为堆放杂物乃至柴火的众屋了。
  石潭村药店的始祖吴位善公就在西板厅生活了一辈子。笔者在幼年时期经常到自家隔壁的西板厅玩耍,位善公给我们好吃的、好玩的,教我们念书写字,好多次我缠着老人就睡在西板厅里。其子吴观兴子承父业做了“药店官”,其孙子吴渡根又因袭祖业顶替当了现代药店的职员(现在金川药店)。我在念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常到西板厅后进右厢房的吴渡根大哥居处(他是生产队记工员)帮我母亲和大姐登记工分,有一次我帮生产队干活只给我记半个工我因此与他吵了一架。当年的工分簿在今天已是人民公社化的古董了吧,可惜早不见踪影了。
  这幢10户主人的众屋,尽管又老又旧,毁伤严重,然而从中走出了新社会的大学生5人、副科级以上干部6个,在江浙沪和珠三角经商发财的也有三户。
  前些年,县里的建委主任、政协副主席徐某某在乡下农村四处摸排古徽派建筑,看中了我村西板厅,支付了屋款,雇人整体拆除,搬迁到了县城的西园(就是徽商大宅院)异地重建。那些日子,我经常进去参观,看到我村的西板厅老房子在这里改成了吴氏旧宅“魏紫馆”----就是大宅院中间正屋左侧方氏旧宅(姚黄厅)背后的第二幢房屋。许多电影电视剧摄制组在其中拍戏,06年8月,又迎来了中央电视台影视中心《大祠堂》电视剧摄制组几十人,其中一个就是亿万人们心中的明星---台湾演员林心如。我心中有一种自豪,又有一种失落感。
  西板厅啊,石潭村8组的一幢古建筑,如今您只给后人留下了1000余平米的一块空地!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11:52 编辑

5,古稀老人“黄昏恋”




  石潭村八组老人吴金和现年75岁,是村中的长辈。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回乡务农担任生产队长近20年。吴老伯一生辛劳,早已三代同堂,长孙初中毕业后在浙江宁波打工赚钱,小孙子也读上了中学。去年秋,与他相依为命的老伴方荣花因病去世后,他虽有子孙孝敬,但总觉与下辈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不行协调。他于是终日闷坐,郁郁寡欢,心地溢出再组家庭的念头,又怕遭到非议,真是矛盾重重。
  今年春上,吴老伯相中了棋山村一寡居之妇,她现年66岁。早年丈夫去世后,苦苦将几个子女拉扯长大,已是韶华流逝、两鬓染霜!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将两位老人的心联系在一起。吴、方二老的“夕阳之恋”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多颇有微词;而双方子孙也是难以理解。正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对此,吴老伯咨询了有关部门领导后理直气壮,村中明理人也支持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如今,这两位敢向农村千般年陈规陋习宣战的老人,一同上山干活,一道养蚕喂猪,出双入对,生活美满幸福。同时吴老伯也希望,社会多多关心农村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古老农村形成敬老爱老道德新风尚。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6,老人 有 梦 夕阳 红
  吴金和,歙县霞坑镇石潭村八组村民。年过八旬,是村中的老长辈。他一生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抗战胜利后与同村几个年轻人到苏州、昆山、上海做过茶行伙计,亲见战场炮火;“抗美援朝”战斗打响时,他毅然报名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后回到石潭家中,因为身强力壮,表现积极,被选担任本村第七生产队队长20年之久。因此,村中老少无不刮目相看。
  河水浮沉、世道沧桑。满头白发的吴瑞和在风风雨雨中已步入耄耋之年。他耳不聋眼不花,说话仍像当年当队长那阵声如洪钟、中气十足;夏天日子里便挽起裤管打着赤脚上山下田,走起路来一阵风。76岁那年,他挑着一担百十斤重的肥料“吭呦吭呦”地去离家近10里的霞景村外大坞田里施肥,别人劝他搭乘“黑豹”小四轮车,他却大笑回答“走路挑担舒活筋骨”。如今年逾八十,他仍旧隔天一次起早到村边一豆腐坊挑上满满一担(大铁桶)豆腐渣到家喂猪喂鸡,这使许多小伙子、大姑粮自愧不如。
  可吴金和老伯也有很大的伤心事。2000年秋,与他相依为命几十载的老伴方荣花大娘因病去世了,尽管他有子孙孝顺,可毕竟子孙门常年在外打工难得回家,且与小辈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不协调,吴老伯顿觉孤单痛蹙,终日闷闷不乐。第二年春上,吴老伯相中了本地棋上村一寡居吴大娘,双方你情我愿,办了证后幸福地一同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造化偏爱弄人,两年后吴大娘心脏病突发离世,留下吴金和老伯又是孤党一人。景况确实凄凄惨惨,但晚年的人生之路还得走哇。怎么办?吴老伯不甘寂寞,不怕他人微词、一如既往向世俗挑战!去年经人撮合他又迎来一位邻乡的丈夫早逝年已70岁的方大娘。办过手续,两位老人出双入对、互相扶持甚是融洽。吴老伯现在每月领取上级民政部门发放的150元志愿军生活补助款,加上子孙们的一点孝,他们老两口日子也真过得有自有味的哩。
  这真是:莫道人老该寂寞,老人有梦夕阳 红。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11:53 编辑

7,两地吴氏后裔相会祭祖、共商建设新农村大计



  在举国欢庆国庆节和中秋节的大喜日子里,10月3日上午歙县南乡石潭村迎来了一批身份特殊的客人--肥东县六家畈镇敦伦堂吴启公后裔,他们专门来此参加与石潭叙伦堂、春晖堂吴氏后裔的相会和寻根祭祖、共商建设新农村大计。
  秉始祖三让遗美德,承先人五方创伟业。肥东县六家畈吴氏800年前由歙南北迁,经几百年发展,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今散居全国各地。其侨居世界各地和台湾地区的吴氏宗亲近五千人,成为远近闻名的侨乡。此次前来石潭寻根的有安徽省前侨联 吴士勋先生、蚌埠市经委主任吴元信先生、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吴鼎民教授及六家畈中小学校长、退休企业职工等社会贤达11人。集会发起人、现居深圳市发展的吴善槐先生(系左台吴氏石潭叙伦堂106世裔孙)热心宗亲文化、心系家乡建设,出资出力、任劳任怨,为此考证编写了关于“吴氏先祖居住地及迁徙地年代考”、“祭启公暨方太夫人文”、“抢救石潭叙伦堂募捐书”等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料;并不辞劳苦、千里迢迢从深圳赶到石潭村,其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拳拳之心获得村民广泛赞誉!
  花萼相辉、兄弟既翕,棠棣竟秀、弟兄联芳。在石潭村“春晖堂”宽大的大厅内,张灯结彩,气氛热烈而祥和。吴明霓先生主持了欢迎仪式,来自肥东六家畈的代表和石潭村代表、霞坑村代表、马南村代表纷纷发言。大家追忆吴启公先祖艰难创业及其后辈南北迁徙的悠久历史,激励今人同心同德、弘扬祖先美德,出钱出力、修复和保护石潭村两座古祠——叙伦堂和春晖堂,恢复石板路、水碓、水口、大圣岭、关爷庙等古迹景观,再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生态农业和古村落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百姓致富奔小康。参会的各村委主任、企业家、社会名流均表示大力支持这一倡议,力争县市文化文物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将石潭古村纳入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的项目行列中,让这颗古老明珠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座谈会上,肥东六家畈吴氏后裔代表向石潭村吴氏代表吴元根先生赠送了吴氏族谱一套(三卷本);石潭村代表也在祠堂内悬挂唐朝先祖吴少微公遗像以供大家瞻仰。为加深了解、增加亲情,大家还前往槐源河对岸前头山脚下的吴启公、吴唯公父子古墓前烧香祭拜,合影留念。
  石潭村周边山塔人们奔走相告,千余群众自发赶来,目睹了这一盛况。北京《光明日报》记者吴祝蓉女士、《安徽日报》资深记者鲍义来先生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集会。我作为石潭村主方代表之一,在会议室左侧座位记录座谈会实况。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8,徽派古民居五间厅的主人
  在石潭村的南山脚下,有一座典型的徽派古民居-----五间厅,又名“时乎第”,系吴万发家祖居。这是一幢六列五间厅的上下对堂屋子(三间两厢两层格局)。老吴一家住了几十年,集体化年代一度借给石潭公社初中2个班上课之用,几个老师也住此处。
  五间厅有花厅、边门和厢房。花厅是主人招待贵宾的会客场所,园门左侧是马房,底层拴马。上堂下堂有两个屋脊,前后屋檐上有三叠式马头墙,颇为罕见。五间厅大厅上方有一场牌匾,上书“时乎第”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时乎第匾额为嘉庆年间官至武英大学士、历授工部尚书兼都统、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兵部尚书、蒙古正蓝旗人松筠题赠,足见五间厅主人当时的名望。
  显然这个堂名来自“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乎时乎不再来”等珍惜时间、勤奋劳作的思想。最引人注意的是下堂的两扇房门,它们不普通就在于雕刻有字。门额雕刻的是篆文——左边曰“和气致祥”,右边曰“厚德载福”。门板下方雕的是两首隶书诗屏——左边上是“和风习习满庭除,气度苞含内有馀。致远静观推近理,祥符门闼适安居”。右门上是“厚置书田植瑞禾,德让媛处养人窝。载耕载读勤恒产,福不求兮福自多”。这两首诗都是藏头诗,都在句首把门额的每个字嵌了进去。走进厅堂,其正中两拄上还悬挂一对木雕联语,是“如竹可师虚心坚节,惟莲比德佩宝衔华”。堂匾、柱联、房门额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氛围。
  五间厅当年的制造者希望后人珍惜时光,勤奋劳作,师竹之虚心坚节,以莲之品德为华;厚德载福,和气致祥。。。。。。这真是徽州儒商的写照!
  主人吴万发生有3子3女。其长子吴明霓、次子吴明文分别担任石潭小学校长、石潭村党支部书记之职,第三子在外经商。其孙子孙女辈均读中专、大学,长孙就读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攻读博士学位,现已毕业工作。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9,米沙坑吴来洪和他的子孙们
  座落于石潭村米沙坑坑边的一座三间两阁厢古老房子,居住着吴来洪一大家子.吴来洪个子不高,古铜色的脸,有些驼背.但他起早贪黑、勤劳节俭在本地出了名的.他生有5男2女,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典型的农耕人家.
  从米沙坑进去三十米处,有一座观音堂,香火旺盛,周边香客络绎不绝.这其中多有去他家喝口茶水、吃餐便饭、借把雨伞之类的,也许长期受到观音堂香烟烛火的熏染,来洪及其子女们秉承崇德向善之家风,自家勤劳节俭而乐于助人.不知他从哪儿学到一手做米糖的手艺,每到年关家家做米糖,许多农户请他当师傅,他均义务帮助从不收费。
  大儿吴观淦,招工在县化肥厂工作,妻子名宝玉。男主外女主内,育三个子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学校毕业后顶替父亲进了工厂上班。不幸的是那一年观淦妻子宝玉搭车时车子刚停未稳就下车,跌倒重伤,入院治疗未果而去世。
  次子吴观宇,六十年代毕业于芜湖林业学校,出来后在歙县四联车队担任修理工。他为人热情,但凡本村人想搭个便车去县城、下杭州或托运物质什么的,只要向他提起,他就尽力办到。妻子吴培仁,勤劳朴实,生活节俭。他们育有三个儿子:长子吴峰、次子吴飞、三子吴彪。兄弟三人中专毕业后就出外打拼,白手起家。次子吴飞现就业于中国最大的制香企业----河北古城香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副总职务),是公司股东之一。吴峰、吴彪也凭着高尚的人格、聪慧的头脑、吃苦勤奋的精神,拼出了一番事业,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俩分别在嘉兴、济南开设了自己的商业公司。
  老三吴观迪,过继给米沙坑邻居抚养。吴观迪读书努力考取师范成了农村学校教师,之后担任过公社中学负责人、乡教委主任、霞坑镇教委副主任。退休后因心脏病去世。二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长子吴向阳经营粮食加工厂、小商店还被选为本村第二大组组长;次子吴向明在杭州经营香业生意。
  老四吴观棋,过继给五间下德时娘抚养。当兵退伍后当了小学民办教师,个子虽小但篮球打得特棒,投篮一投一个准!长子吴勇(朗朗)经营小茶厂后兼营农家乐,次子吴威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创业。
  末子吴观佑,共产党员,担任过本组组长.娶了本村吴万发之女素仙为妻子.夫妇俩勤劳肯干,夫唱妇随.在米沙坑和村中十字街建造了新房子.他乐于公益事业不怕吃亏,九十年代中期村里自来水建造安装工程中出力很多.本可担任自来水管理员,但看到另一村民也想这一岗位,吴观佑就主动让出了.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师专毕业在外地中学任教.
  吴来洪家两个女儿慧慧和惠娟.一个嫁在河政村,生的2个儿子虎虎生威,自家开了茶厂兼做小生意.一个最小的女儿惠娟嫁本村人吴观高(观高曾担任区公所财政分局领导),所生的2个儿子读书很有出息,一个大学毕业在浙江就业,一个大学毕业后在组织部任公务员.
  这个典型的农耕人家子孙满堂,勤劳吃苦、母慈子孝,每个成员秉承崇德向善之家风,生活越来越幸福加美满。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石潭古村的巷弄人家
  走进歙南古村落-----石潭村,眼见靠山临水的一幢幢徽派老房子与新式建筑交相辉映,而最富特色的就是村中曲折通幽,狭窄逼仄的小巷小弄了.什么前巷,后巷,中央巷,什么上半巷,下半巷等…..俗称”石潭十八巷”.
  我家居住在十字街边上的一条”新宅巷”里.这巷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多户人家,虽是石板铺地,但高低不平.最里处沿石级而上,便到了后头山庄稼地.说起这”新巷弄”名由来,恐怕是先祖将其与旧宅相对而言,并无特殊含义;然而那巷弄口的”新宅祠堂”(解放后改做生产队队屋)倒有一番极不平凡的来历.传说旧时”新宅巷”弄里一吴氏后生,出身贫贱但发奋苦读,赴京城中了进士,时人成为吴名贤.吴名贤留在宫中当了太子太傅,教授太子功课使其日渐长进,颇得皇上器重,授赐珍珠衫一件,那年吴名贤回歙南探视老母,行至芜湖江边不料风雨大作,不慎染了风寒客死他乡。芜湖人为了将当朝身名显赫的“太子太傅”据为己有,提早备下十口棺木让歙县吴氏族人挑选,而且芜湖当地人一夜之间全改为吴姓这(这便是芜湖一夜吴),待石潭的吴氏族人赶到芜湖时,迎来的只是内置珍珠杉的一具空棺木,因此新宅祠堂的吴氏宗族开始颓败。。。。。显而易见,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我在外求学期间,曾多次翻阅县志和有关吴氏宗谱,根本没有此人的史料记载。因此,这个传说只能看作吴氏先祖为勉励后人刻苦发奋,求取功名的一种理想的体现罢了。
  古老而破旧的“新宅巷弄”,伴我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听老者介绍,由于贫穷,地少人多,解放前巷弄中人赴江浙一带经商者就占十之七六,“前世不修,生在徽洲,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是巷弄人生的写照。我家祖父也曾在苏州与同族人开过茶行,父亲则去苏州当过学徒帮工,不知何故要回到老家。父亲去世后,母亲要承担上侍奉我奶奶,下抚养三个子女的经济重担,实在是艰难!幸而我奶奶和母亲为人善良敦厚,从不招惹是非,巷弄乡邻曾给予我家不少照顾和帮助,让我后来有机会外出求学并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对乡邻们的真诚帮助,我永存感恩之情。
  进入新宅巷第二家就是吴连有的住屋。与许多人家一样,吴连有成家生儿育女后,贫瘠的土地收入难以支撑一大家子的生活所需,于是前往苏州参与了徽商队伍。吴连有娶妻方阿巧(连有娘),来自唐里乡坡山村(她与我祖母方阿香系姐妹)。所生儿子吴伟成(小名吴来富)、吴夏山长大后也外出找工作,一个定居镇江,一个定居常熟;女儿吴桂英,成人后嫁到苏村乡磻溪村。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 变化,吴连有在苏州又生育二子(吴夏江、吴美田),在苏州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徽州人的 传统是叶落归根,吴连有去世后,落葬于石潭村后头山。其在苏州出生的子女很有出息,孙子吴晓华目前担任解放军空军装备部政委、少将军衔。
  改革开放后,“新宅巷弄”里房子建了不少,家家户户通上了高压电用上了自来水,但道路狭窄,地面仍坎坷。乡邻中一部分人家通过读书考学在外地工作定居,大部分人则外出打工挣钱,有的甚至举家外迁江浙沪。巷弄里剩下的只有老翁老妪和儿童,给人一种冷清空寂的印象。它犹如一历史老人,见证了人世间的风雨沧桑。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09:18 编辑

11,那个十字街土坦场
561e46cd3408263d03cbda677540218b_2439c00005e23874832e8~noop_690x847_from=post.jpeg

  石潭村距离徽杭公路5公里,沿着哗哗流淌的华源河(新安江一条支流)一直南行就到了。石潭十字街(村中央大场地),是个长方形土旦场,有三、四个篮球场模样大,以前主要用于几个生产队翻晒粮食,也是村民聚集休闲、讨论话题的场所。
  站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十字街土旦场左边一排有石潭村大队部、朝南厅(石潭供销社)、老药店、第六生产队队屋等建筑,右边呢,主要是民房:吴天隆户(原为村本江豆腐坊)、吴黑碳户、吴上迪户等住户。你身边脚下的这条石板大街,就是进出石潭村要道,居住着吴新炎、吴元根、吴善余、吴嘉顺、吴玉贵、吴观棋几户人家。
  虽说是偏僻的深山村落、鸡犬相闻的乡村农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大事件,但是和其他地方一样,它与国家成长同呼吸共命运。文革期间,十字街三开三进的朝南厅(石潭供销社)乃标志性革命场地,外墙两边分别绘制着毛主席、林彪副主席的巨幅彩象,画像是工作在苏州茶厂的本地人吴舜生先生的得意作品。地富分子右派分子以及个生产队犯有小过错社员都在这伟人画像前低头思过,大队革委会干部或民兵监督的,想抬头偷懒那是痴心忘形。朝南厅里面则热闹喧阗,四五个供销社营业员非常忙碌,买货看货玩耍聊天吵架。。。。。应有尽有。而村大队部门口的木头电线杆上捆着一个头发衣裳都是凌乱的中年女人,听大人说是因为与某户老公(有手艺有点钱)有奸情而被老婆唆使亲戚抓来绑架在此。相当与向大队革委会作出血泪控诉吧。
  1976年我读初三年级了,某日突然看见几个身着制服的公安人员在大队部进进出出,大胆伸进头一看,是一个青壮年摸样的人,双手戴着手铐半屁股坐在凳子,还在悠闲地看办公桌子上的革命报纸。这青壮年叫何恒月,石潭公社联丰大队向公亭自然村农民。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冒犯党中央毛主席给“右倾翻案风”的走资派邓小平写了两封信,赞美邓小平“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劝慰邓小平在被打倒后“要坚强忍耐最后总会迎来革命的胜利的曙光”。。。。。。当天晚上,又被押到本村上半巷的石潭人民公社里关押,据说第二天凌晨就被押送到歙县公安局去了。后来,全县巡回游斗何恒月时期,他被押来石潭村公审一次,五花大绑、胸前“现行反革命犯”纸牌、跪地认罪。
  包产到户后,土旦场主要用于附近村民嗮粮食、休闲娱乐之用。前几年上级部门来安装了一些体育锻炼设施,村委会安排人员定时打扫卫生,整个看上去非常优美整洁了。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2,古村山乡毛驴运输队
  石潭村周围座落着大大小小20来个自然村,俗称“石潭十八塔(土太)”。山塔交通闭塞,上下运输困难。
  2年前,湖山(五月山村)村村民吕来元,从外地购进两头毛驴,为村民驮运粮食、肥料上山,付出的饲养功夫并不大,得到的收入却很可观。他家兴建一幢房子,全靠用毛驴驮上驮下运送建筑材料,立下了很大功劳。
  附近的村民份份仿效。你一头、他两头,一下子购价12头毛驴,自发组成一支“山乡毛驴运输队”。每天行走在石潭中心村至湖山、下土太、长川、石塔、北山岭、阳坑塔等环山小路上。忙时一日四五趟,获利20多元;而各山庄居民有的缺乏劳力,有的图点清闲,均乐意雇佣毛驴来运粮、肥、煤、沙石等各种物资,改变了几百年来人挑肩扛上山难的历史。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13,昔日闲置政府大院。今朝热腾商家厂店
  八十年代中期兴建的原石潭乡乡政府大院,在两年前该乡并入霞坑镇以后,一直被闲置着。
  去年以来,石潭村茶叶粗制厂个体户辛接健,投资4万多元购买了一套精制设备,率先租进乡府大院两个办公室,办了个私营精致茶厂。接着,阳坑土太村民吴德华将自办的茶厂也迁移下山,租入乡府大院。今年春,湖山村张来佑父子经工商部门审批在乡镇府场院内右侧搭棚砌起茧灶,专门代户加工。村头村女青年吴成芳与丈夫方传华一起利用从卫校学习的医疗技术,租了4间办公室办起私人诊所,业务很是繁忙。
  此外,本地和外村一些经商能人也看中了这快紧挨石潭车站的繁华地段,份份开起了农机店、建材店,或租房做生意:如吴仁光开了种子农药店、胡向东开运输队、张来法开了粮油店、三联村吴迪华、吴利华租房作了自由经纪人。他们逐渐致富起来。
  昔日的乡府大院,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然形成了繁华热闹的综合厂店。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09:17 编辑

14,不比吃喝比读书
8a40fd56f05d9ad0a872b86fd5f32e65_20181219091444665hVEUa6_l.jpg

  近几年来,在歙县石潭村出现了一种新的“攀比风”------正如该村村民吴元根所说“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我们不比吃、不比喝,只比谁家孩子文化高知识多”。他的三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读师范专科学校、一个念高中,夫妻俩起早贪黑、克勤克俭,为周围村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石潭村是个传统农业村,有近200农户千把人口。那里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村民生活一向贫困。改革、开放后,虽有一些经济头脑灵活的农户先富了起来,可他们对于子女的读书求知重视不够,总抱着“让儿子读个初中、让女儿混个小学,能看信写信就成”的陈腐观念,使子女过早地辍学务农劳工经商,致使该村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数居于周围七个行政村后列。
  四组村民吴元根称得上具有远见的现代农民。他深刻感到:让子女读书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义务。当今改革年代缺少文化、科技难以真正致富。于是,几年前在建房欠债、老母病逝的困难面前,咬咬牙东挪西借供儿子上了县重点中学。儿子高中毕业后考取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大女儿也考入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在他的影响下,石潭村许多农户也不惜钱财,宁可自己备尝艰难,也让子女上好学堂。如吴锡华的三个子女两个上了大学、中专,一个读县中;吴惟和的两个儿子分别上大专、中专;一组吴氏孀妻方爱琴尽管早年丧夫,上要养老下要抚小,仍供养大女儿读完广播电视大学英语系。。。。。,
  短短几年来,石潭村已先后培养出大学、中专生16名!同时,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11:55 编辑

15,八旬老翁不慎落水,一中学生奋力抢救
WQJ(31KD`MAI4IBIF{9{_@O.png

  元月十七日早上七点多,石潭中学初三班的吴春杰同学冒着严寒匆匆赶到离家五里多路的学校上课,他刚走进石潭寸口,忽听几声”救命声”,从路旁下的水沟里发出.他立即放下书包,跳下石旁一看,大吃一惊:一个头发班白的老汉正在两米多深的刺骨冷水中苦苦挣扎,水已浸到老汉的脖子周围,情况十分紧急.吴春杰未加思索,一个箭步冲到水沟旁,大声喊:”大爷别慌,我拉你起来!”,他抓住老汉的双肩衣服用力往上提,无奈老汉身体高大,衣着太多,加上年老体弱,双手已冻麻木,不能配合,吴春生急得要哭出声来,但四周无人,分秒不可耽误,他不顾自己身上,脚上已溅满凉水,使出全力猛的一拉,将老汉拉出水面,终于救了上岸.吴春杰安顿好老汉,才急匆匆的赶到学校上课.
  老汉名叫吴来富,是石潭村一组的退休工人,年近八十,他一早到村口的水沟中提水,因年老眼昏花,地上结冰而失足滑入水中.事后,吴老汉的两个儿子经多方打听,才了解到吴春杰同学救人未留名的事迹,于是托人写了感谢信送到学校.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3-10 09:15 编辑

16,古歙民俗风情节
c1f5eba0987d2a4e5b51602ffa06218c_001VyP1Wgy6IcOSrhJ476&690.jpg

  民俗风情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由很多种相沿袭的人文事象组成的,古歙城乡的岁时节目风情万种,异彩纷呈,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独特风格,充分表现了歙县古今百姓的文化形态,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
  首先,歙县城乡,无一例外的都盛行四时佳节-冬有”过年节”,春有”清明节”,夏有”端午节”,秋有”中秋节”,除了以上的共同节日之外,各地还有一些区域性的风俗节日
  西乡:有岩寺的”上九”(正月初九),揭田的”四月八”,潜口的”六月二”等,适时民间都要筹集款项,建台演戏,四乡的农具家具,生活用品云集到村镇上来交流销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东乡:有大谷运的”六月一”,,汪满田的“六月十”,桃岭的”七月半”,辣抗的”十月半”等,俗成”保熟节””庆熟节”.节日里,这一带百姓有的用面粉做咸淡面包,有的做油煎米果,有的裹粽子,为的是气球风调雨顺,五谷大熟.
  南乡和北乡,除有”五月十三”节,”七月半”节外,还有社节,俗称”土地节”,二月春分和八月秋分,为一年中的”二.八社节”,旧时人们要去社公祠,土地庙祭拜,祈求年景大热,大吉大利.
  这些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古歙民俗风情,无意是人们观赏,体验和研究的旅游资源。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2-12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