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056|回复: 2

王世襄先生推崇的徽州人著作---烧炉新语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761

回帖

409

积分

举人

积分
409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起早贪黑奖后勤大使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1-6-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所欲也 于 2011-6-11 10:33 编辑

烧炉新语(吴融著)

   一 炉说
   燕闲清赏之供,雅尚不同。爇炉焚香,亦其一也。嗜古者每重之。然伪赝乎真,朱夺于紫。大抵讲求于色泽之间,而于炉之精华,究不见也。夫天地一陶冶也,古今一洪炉也。人物即洪炉中所陶冶而成之者也。人事胜者,天质必不全,何独于炉而疑之?故即炉可以知化工焉。予素有嗜炉之癖,家藏百有余座,日事锻炼,时加润色,于炉究一无所得。问之博古者曰:“炉有白铸,其光莹莹,不着色相,乃铜之精。”予几欲试之,而恨未悉其术。一日得予友石湖山人过访。茗战之余,作画鸣琴,谱及炉事,谓予曰:“君知炉有白铸之名乎?即俗所云清水炉也。予为之三载,未见其佳。昨裹以重棉,爇之三昼夜,其色如故。至后覆以毡笠,烧之阅五昼夜,乃觉微有所得,此中可为知者道也。”予请试之,石湖曰:“可。”适案头有钵盂款者,呼童磨去旧色,如法烧炼,不三昼夜而成。焰光腾远,恍惚迷离,几不能名其状,约俗所称佛面金者相似。予既喜其色之精,而更异其功之速,始信天壤间不染色相,乃是大色相。庐山自有真面,原非独开生面也。予宦游四方,见鉴赏之家,着色者多,白铸者少。即嗜奇好古,亦不过讲求班驳,遂自以为得之。毋亦以白铸之难成,不及着色之便欤?孰知任天者逸而功倍;任人者有劳而功废。舍本质之精莹,而求诸后起之增饰,几何不强西子太真,而污以脂粉哉!癸亥予赴都门,舟次淮阴,遇方子羽飞、潘子与闲、罗子象坤、朱子羽逵、白门僧,具授以术,试之皆验。而犹虑鉴赏者未之信也,故于药炉茶灶之间,略缀数语,付之以剞劂,公同志之好云。
  
  
   二 论铜色不可制
   烧炉先辨铜质老嫩,嫩质下火就成,不费气力。若铜质老的,费尽力气也烧不出好色。余之烧炉,无论品式之高下,必先细辨铜质之老嫩。譬如人之面貌虽陋,而腹藏锦绣。一朝发达,声名远播矣。盖铜者,本也。烧炼者,末也。强媸者而妍之,是为外烁。若铜质本佳,而品式又高,方称全美。今将铜色不可制者,开列于后。
   一真正红铜炉,系云南铸。烧出红色来。出火时旬日后黑紫,往后去色,会碎碎驳落。
   一红棉铜。见火死黄不结,再烧发焦斑。
   一白阙铜。见火青黄不结,烧久亦起焦斑。
   一白铜。见火微青,淡黄带紫,终不结色。
   一青铜。见火青黄,再烧起黑黝,退不下。
   一青白色铜。见火红灰色,久后边底黑,六十日成,成则不堪老色。
   一老黄白色内有黑星子铜。见火青亮,周身起鼠足紫点子,六十日结,不堪坏色。
   一满身沙眼之炉,无论铜质高低,终无异色烧出,切不可制。
   以上数种,切勿烧炼,若初烧炉之人,见他结色,讶有好处。
  及至烧炉久,阅历已多,则底里全知。以上诸铜,俱是不堪坏色,观于海者难为水,故详识之。
  
  
   三 急火烧炉法
   夫急火烧炉者,务要选一静室上火,勿与阴人生人见之,恐无异色烧出。取一未烧之炉,用磨碳磨去垢尘,碰伤作色,要打磨干净,斑点去尽,纯熟为佳。用新布揩抹一两日,以灶下草灰,如平日烧炉会相似,将炭墼烧红,架入炉内。上再以草灰盖之,不可露火。使大方砖一块,烧炼过为佳。恐砖潮湿,炉要起斑,故而炼之。见炉放在砖中,用罩罩上,四不沾依,勤看火候。恐灰潮罩湿,炉冷火灭,竟有一刻而成者,形如肉红玛瑙相似。透肥,即刻取出,不要候他发雾。不用灰退,只用布揩,以火养之,日后海棠红无二,此之谓嫩色也。凡炉上火,任他飞升变化。但炉初见火时,或紫、或黑、或青、或赤、或酱色、或油绿、有青铜、或水银,惟油绿色者耐常,一日至半月才可飞升。以上紫黑等色,俱系种种恶铅浊气,均非正色。任他飞升,不可揩抹,仍然如法烧炼。候他飞定,自然现出正色精华。再用制钱十五文,垫在底脚,犹恐底枯,故用钱垫脚。但不可早垫,直待浊气飞尽方可垫。或用铜垫亦可,如早垫,底足不能一色。待正色发出,候他发雾过了,退出。倘或包浆不足,身上结得不全,又有恶斑,须再依法炼之。候他发雾,斑点一飞,取出退之,周身结全。若底、脚、颈有未结全者,而颜色已佳,取罩慢慢养之,不数月自然结全。恐其恶斑不飞,周身龌龊,色又可恶,仍用磨碳打磨纯熟,再依法烧炼,候雾发再退。若是真正旧炉,铜质又高,或者内里现出朱砂、雪片、金星、银点、苍蝇翅种种不同丘壑异色,再兼炉中之造化,真有莫之知而致者。若退后,已成之炉,再罩片刻,不用发雾取出,如同又烧过载余工夫。还有一种真正宣炉,上火不青、不黄、不绿、不变等色,就本身结起灵透,上火就成,自生微雾,此真宣炉结法,最是上乘。切勿烧过火候,恐异色飞去,又要再磨再烧,反难得此好色。倘或偶得美色,即刻取出,退去微雾,用养火罩罩烧,不上月余,慢慢养成。或者亦有全结的,百中一二。总是不要放他结全,留与日后好养,才是守住嫩色的道理。故烧至六七分就住手,留三四分养成。或铜质又高,又是重合铜的,竟烧不出好色来,此又何故?因内里恶铅浊气,未曾炼尽,将就混结出来,务要多磨多炼,烧出异色方住。盖急火烧炉,竟有炉风之说。比方此月烧出海棠红来,就有种种海棠红烧出来。若得秋葵色,就要烧出许多秋葵色来。若得落霞红,亦便烧出许多落霞红来。此之谓炉风也。
  
  
   四 制造烧炉具法
  
   炉罩,乃急火烧炉之要具,须如法制造。用方高纸为佳。厚三十层,长短高低,看炉酌用。大炉对径约有尺余,罩子要高出五寸,或口有对径二尺者,亦只用高出五寸。炉小而身高一尺五寸口有五六寸对径,上只空三寸半足矣。若小炉,上只空二寸八分。大炉周围要空一寸。中号炉周围只空六分。三号只空半寸。若大炉口面小,上只三寸足矣。不可过分,过分则起法缓矣。顶上用方高纸四十五层厚,万不可少。少则不聚火。多则会隐火。用面裱,宜坚实。若松了,有会系火。如裱不坚实,要起层剥落,恐掉落炉上,易致烧坏。第一宜晒干,将三十层围起一围字,若纸硬难圈,多用炭火烘熨,便可就圆。比定尺寸,以铜丝穿扎如吊桶样。然后将顶上四十五层,规成圆圈,周围要大二分,再用铜丝穿扎,外用旧棉花包裹。包二寸半厚,中炉二寸,小炉寸半。不用新棉花包。棉花外要用棉布紧紧包裹,盖因新棉泄火气,又惹或,须以针线缝起,顶上要厚些,亦如此做法。造成用火盆装炭,火上盖灰,若用坏炉盛炭亦可。仍先将罩子放火盆上,烘他一日。去其潮气,恐飞落在炉上起斑点,故要烘之。顶上靠边,大罩锥四眼,小罩对径锥二眼,用头条铜丝穿过去,做成钩子,留着吊炉听用。
  
  
   五 打磨香炉法
   磨炭,系广炭中拣选的,并非是硬的。指甲可以掐得动的。若是真磨炭铜炭,均下亦无痕迹,好事者恐辨不清白,问打铜店去买的,可以用得。夫磨炭者,乃磨炉之要物,务要辫清。凡有庄楼上出来的炉,尘垢满身,兼有鼠尿铜绿,非磨炭不能得下。用木盆盛水半盆,将炉放在水内,下垫布一块,以炭蘸水磨之。复手口边,如有碰损伤痕、碎点,周身细细磨尽。有鼠尿痕,型如砂眼,似黄豆、绿豆瓣大小,最为可恶,万不可留。倘磨洗不尽,总烧十回,也要出来的。所以尿斑务要除尽。即已除净,又将干布一块垫着,再以些须清水、头发蘸宝砂,周身尽擦,令其炭磨痕迹,一毫不存。又用指头蘸砂,些须带水,加力一退,形如镜面。却用熟布揩抹一二日为佳。揩则何故,因周身有头发宝砂之牛毛纹迹,所以用揩除,果否光润纯熟,上火如法烧练之。切勿擦伤里子,倘或鳅鱼、乳索、朝冠、天鸡等,务于头耳内,上下打磨干净,不致靠耳起斑积色。慎之。慎之。
  
  
   六 烧练方砖法
   方砖系香炉之底坐,顿炉、盖罩、聚火等用。恐有潮气,着炉起斑,故先用练之,以大火盆架红炭数斤,将方砖立于炭中,一旁铁箸顶住。用扇扇之,约有一壶茶时,敲之如铜声乃止。烧炉以砖砌四五层,将方砖顿得平平的。砖上罩炉,便不染潮气。
  
  
   七 制造宝砂法
   烟店切烟磨刀砖,磨下来泥取回,以瓷盆盛之。量泥之多少,着满水,将泥掐碎。将竹竿调水,水大转,去竹竿。将上面水急倾一盆,余剩泥加水再调,再倾,弃去粗脚。前盆之泥,如法再调,再倾。将泥水澄清,轻轻倾出上面清水。将泥晒干,研细听用,此即赖宝砂也。此系旧法,非余新语。且为擦炉之要物,故表而出之。
   八 洗油头发法
   用妇女乱头发入盆。以滚水冲炭灰,滤清。趁热将发多揉多洗。洗净,另用热水再揉,再洗。务去尽油腻,才能下色下铜。如油腻洗不尽,铜色擦之不下,反道此法不效也。
   九 急火烧炉分上中下三法俯坎炉架式
   上法烧炉:将炉打磨干净,口朝下,用钩钩口,有耳者钩耳,外将钩丝系紧,使炉晃不动。用铜箸一只,穿着铜丝,恐炉重坠压罩顶,要常常转换。若下面炉大,罩上可以吊得两只。只是要四不沾依,恐怕靠着,炉发焦色。吊一二日,用铜盆,或者铜垫,或制钱亦可,仍旧系紧练之。所以一举两得。其垫又可烧出上炉,底足又不枯,候雾发便成。凡大炉吊烧,又速成,又肯出红色,此之谓上法也。中法者:用架子插在大炉内,四不沾炉,架是三条腿,腿要铁的,上圆圈是铜的,对径五六寸大,高五寸。上面放铜箸二只,随意坎大小香炉,不时要转换,恐炉发斑。如无架子,烧大乳索炉,索上用铜丝,绑上大铜箸二只,坎炉在箸上,亦要转换,此中法。因铜质老,又不结,故用中法烧之。如无大炉,用瓦盆亦可。又恐中法烧,于将成之时要起黑气,须兼用上法烧一二日,黑气自飞,现出光怪陆离。但中法炉会烧坏里子,只是要出假黑漆古。初火时,黑而且亮,养至日久,其色自飞。此上中法,专烧橘皮,北铸。或者用盆烧炉,炉罩亦要如法。再者,乳索炉耳,若擦过第二回,不可使中法烧之,恐后乳索有形迹。大鳅耳、天鸡亦可烧得,只是铜箸要转换,恐口上有迹。有一种溪南铸,大天鸡铜垫,十多斤重,用头条铜丝束在垫腰,外用铜丝四条,做上四圈,留着生根。下法:烧天鸡大炉,将此垫垫。正面朝顶,里子向下,紧紧系住。外用竹竿二根,穿着铜丝。若有顶粗铜箸亦可。穿则何故?恐起坠下罩顶。垫子亦常转换。若遇大铜盘、瓶、花樽等物,只要打磨干净,如法烧练,烧出好色,亦可赏玩。凡下法烧炉,烧过旬日,发过竹竿青后,难以上雾,即改上法,一刻即成。如迟不过一昼夜,无疑。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352

主题

761

回帖

409

积分

举人

积分
409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起早贪黑奖后勤大使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昨日读王世襄先生《锦灰二堆 漫话铜炉》,因而找出。并与论坛中人分享之。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99

主题

6115

回帖

2761

积分

榜眼

徽州游子

积分
2761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1-6-11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菜了点,看不懂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5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