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12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墨溢新香
发布时间:2011-11-17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胡晓燕
近日,在2011年黄山旅游节旅游工艺品大赛上,歙县项德胜的徽墨作品《徽州人家》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作品为屏风造型,一面展示徽州人家,一面展示黄山风光,收藏者在收藏徽墨的同时,也了解了黄山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作品能得到肯定,说明非遗传承需要走传统与创新、历史与时代结合的路子。”置身于墨香扑鼻的“徽韵”陈列室里,项德胜对笔者津津乐道。
项德胜以传统技法所制之墨在现代徽墨制作中独树一帜,在方寸墨面之上再现了书法、绘画之作,显示平雕、浮雕、半圆雕乃至立体雕刻、压塑等诸种工艺,开辟了现代仿古墨、工艺墨的艺术天地。
项德胜自幼爱好徽州传统艺术,17岁进入墨厂当普通墨工,炼烟、打磨、描金、墨模设计、雕刻等,刻苦学习制墨的每一道工序。当时,墨模雕刻在厂里属于保密工种,在项德胜眼里显得非常神秘,也激起了他自学墨雕的决心。凭着执着的毅力和较高的悟性,20岁那年他用反雕技法雕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立体公鸡墨模,并印成墨成品分发给同事,引来了啧啧称赞。小伙子的灵气让当时的厂领导刮目相看,由此他跨入了向往已久的墨雕车间,开始大量设计与创新墨模,用制墨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感受。本着“传承徽墨、创新发展”的理念,项德胜于1992年创办徽韵工艺厂,开始设计与制作“德胜”牌徽墨。
“制墨的过程也是历练人生的过程。制墨不仅需要技艺过硬,更需把握传统与时代的联系,赋予作品精神内核和生命力。”项德胜说,一块墨的诞生要经历墨模雕刻、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20多道工序。特别是捶、操、收、压,捶得越透,墨锭就细腻,就如人生,历练越深越丰富多彩。一方小模雕刻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近一年,大墨雕刻更加艰辛,需要凝心聚神。观其作品,表现方式基本源于传统历史、立足徽州文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百老图、百子图、百寿图、百凤图、百骏图、百龙图,以及墨砚、墨琴、书案、太师椅、花瓶等300多种图案,呈现出强烈的文化气息。
项德胜的收藏墨已成为海内外藏家新宠。作品《清明上河图》正反两面雕刻,人物面貌栩栩如生,观作品感觉奔马流水、市井叫卖呼之欲出,呈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价值,获“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在上海世博会安徽馆展出;作品《七弦琴》获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墨作品金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项德胜现为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徽墨的保护传承要守住传统制作技艺,追求表现方式的不断创新。只有走传统与创新结合之路,徽墨才能越来越有生命力。”项德胜认定了一生与墨结缘,在醉享墨香中守护和传承徽墨的“前世今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