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当发达,建房有别具一格的传统旧俗。农村建房很讲究“风水”,认为房屋的大门忌对烟囱,立门对烟囱,就在大门楣上挂上镜子和剪刀,谓之“解煞”,门前行走的大路,也忌讳路的走向对准大门。 徽州民房建筑,都是先由木匠立屋架,然后才盖瓦封墙。立屋架这天是个大喜之日,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屋架中有根正梁,是非常讲究的。砍伐时,栓绳牵挂,并用木马承托,绝不能落地。上梁时,披红挂彩的正梁两端插着金花。架在木马上,切忌人从梁上跨过,面前摆着猪头、鱼、鸡三牲和其他供品,并点燃一对蜡烛,由房东上香祭梁,接着木匠撤着五供谷、口念赞词,手提酒壶,四方祭灵。赞梁仪式结束,撤去供品,在鞭炮声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礼赞,众人齐声喝好。上梁日,要当天盖好屋瓦。
徽州民房在屋檐下面和门、窗上面,还有个小屋檐,这叫“短檐”。传说当年宋太祖到徽州,在山中遇雨,避雨于一家山民的屋檐下,因屋桅短小,宋太祖被淋得浑身透湿。后来山民发现当朝天子竟在自家屋檐下避雨,连忙跑下请罪。太祖问他屋檐为什么造得这么短小?山民回答说是从祖上沿袭下来的,一向如此。太祖说:祖上的旧制虽说不能更改,但你可以在屋檐下再造一个怪檐,以利行人避雨。山民听后连称遵旨,当即请人在门,窗上端修了一道屋檐。一家修檐。百家效仿,渐渐地徽州的居民都修上了一下两层屋檐。
徽州的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可以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跟徽商也有极大的关系。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
徽州的居民,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远望去象是古城堡。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一百多个门庭”。这种建筑格局、居住风俗在国内是很罕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