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落不是凝固不变的,有起有落,有生有死,就是千年古村,其村落也是流动的。关于村落的历史变迁规律自然就不能以一篇短文简而言之。我这里只举三例,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歙南岔口镇殷富村,其方姓是从歙县杞梓里磻溪村迁徙过来的,这并不奇怪。如徽州程姓源自篁墩,叶姓源于蓝田,蜀源鲍姓始祖为棠樾鲍姓守墓人。而殷富村的方姓却与一女子有关,今天的殷富人仍然传说着这一历史。明朝祯宗年代,磻溪村有一家兄弟三人,老大良瑞娶妻余氏,生四子。良瑞中年因病去逝,是年长子十五岁、次子十一岁,三子七岁,四子还在襁褓中。余氏为生计所迫,带着四个儿子外出逃难,在一个叫下头坑的地方安下家,这便是后来的殷富村。数年后,她又回磻溪村邀来了二个小叔子,殷富村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一个村落,土地资源总是有限制的,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必然有一个不断向外迁徙的过程。方姓是徽州的大姓也就有更多的迁徙故事。
从歙县旱南王村进去有珠琪村,从珠琪向里,水山、上坞、宋坑、小溪、坑口,再向里有勇家山,已经二三十里路了。但是,勇家山的方姓却是从珠琪迁徙过去的。历史并不久远,也就是一百余年,珠琪村有一家做豆腐的,每天都要挑着豆腐担沿村叫卖。卖豆腐的爱上了勇家山的一个寡妇,便在勇家山呆下来了。解放后,勇家山在珠琪村还有十多亩良田,后来划给了珠琪人耕种。今天,由于交通的缘由,勇家山方姓又有人在本家的帮助下回到珠琪建房子。
有兴必有败,现在就说一个。在徽城不远有仰村,再过去是小路口。小路口原为汪姓居住,由于太平天国战争以及后来血吸虫的泛滥,村子很快倒败,汪姓后继无人。有南源口瀹岭下张姓娶仰村赵氏,在仰村一带打工,过继给小路口汪家。赵氏早死,死时一儿年仅三岁。张儿十四岁父亲也去逝,张儿与后母一起生活,二十二岁娶王氏为妻。张儿长王氏6岁,1960年病逝,是年有一男14岁,大女8岁,小女3岁,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到王氏身上。王氏也出生在瀹岭下,原来姓洪名桂花,二三岁便由父母送给了城里王家,改名顺姣,今年85岁仍然健在。据王顺姣回忆,她结婚时,用的四对灯笼,有二对写的是张家,有二对写的是汪家,那时,小路口村除了她家一座房子外,就是汪家的一个祠堂,她夜里都不敢出房间。今天的小路口有百余人,大多是“七五”洪水后搬迁来的。
出处:黄山风格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