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2-7-24 19:28 编辑
推广:徽州文化知识点滴
1、腊八
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初八称“腊八”。过了“腊八”春节也临近了。从这天起,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屋内的蜘蛛网丝与灰尘都要清扫干净。早餐吃腊八粥,其味非“八宝粥”可比。其实“腊八粥”是一锅大杂会,大米、绿豆、红豆、干菜、玉米、油豆腐、肉丁、虾米样样有,配上作料后,其味无穷。腊八是个黄道吉日,婚嫁活动也多,故民间流传着民谣:“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2、腊月二十四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之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厨房锅灶清扫得干干净净,柴禾堆得整整齐齐,并为“九田东厨司令灶君”买来灶司衣帽(纸糊的)和鞭炮。夜晚开始祭灶,供送“灶司菩萨”上天奏事,俗称“送灶”。全家人企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平安。这一天,家家开始在堂前照壁正中挂上“太公容”,就是记载历史祖先名讳或绘制的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全村都很忙,家里要打扫,家具要清洗,巷头巷尾垃圾要清除,被褥要拆洗,干干净净迎新年。
3、过年
春节和年都是中国农历节气的一个概念。在《说文解字》里有这样的解释:“年,谷熟也。”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那就是一年的开始。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西汉时已经形成一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现在我们说的过年,恐怕已经不是这么完整的概念了。
除夕前几日,村里人忙着杀年猪,清扫家里屋外,楼上、楼下及屋檐上的蜘蛛网和灰尘,厨房内的锅灶、餐具、用具都要清洗得干干净净。大门、院门贴上对联。糕点、茶蛋、面条、鞭炮,压岁钱要准备就绪。堂前要挂上“太公容”,案桌上系好桌围,摆上烛台、香炉和供品,接祖宗过年,以示孝敬。除夕之夜,家家欢聚一团,吃丰盛的年夜饭后便开始祭拜祖宗,接天地,随之鞭炮声震耳欲聋,节日之喜气也就到了。
大年初一,人们不随意串门,要来往的是晚辈给长辈拜年。见面要互相道喜,对年长者恭喜“健康长寿”,对年轻人“恭喜发财”,对小辈要勉励“新年进步”,都是吉祥话。拜年施大礼要跪拜,小礼作揖。
过年舞狮也是传统习惯。大年初一、初二在祠堂里或大坦上舞。初三,送走天地,狮子要舞进民宅;新婚之家要舞进新房,怀幼狮是添福、添子之兆。洪琴舞狮技艺之高远近闻名。
大人给小孩的压岁钱都在除夕晚上,并在他们熟睡时用手纸为之抹嘴巴,抹后丢入便桶,意思是新年到了,小孩又长大一岁了,嘴巴要干净,不要骂人变“臭嘴”,要讲礼遇。过年过节大家都讲兆头,睡觉叫“纳福”,起身叫“升帐”,吃鸡蛋叫吃“元宝”。
正月初二开始可走亲戚拜年。拜年要讲礼仪,主要按辈分进行。先外公外婆、岳父岳母,后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夫姨母。时间也分轻重,重在年初,轻不过十八朝。一般的可到二月二日,空间之大,实为维护亲戚来往行个方便。
年末岁尾,洪琴人喜放“阳灯”,自娱自乐。为防失火,挑选雪天。“阳灯”是用棉纸糊成的大气球,内用桐子、松香作燃料,使“阳灯”鼓足热气而升空,有人挂上烟花、爆竹更为精彩。大人小孩都乐于此道,为春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