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450|回复: 1

一台反映普通村妇的戏何以唱火大上海?《挑山女人》“挑”出一方天

[复制链接]

3108

主题

2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运营总监

积分
137321

帅哥勋章诚信商家歙县志愿者

发表于 2013-6-3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沪剧《挑山女人》出乎意料地火了。
  一部来自区县剧团、土得掉渣的新编“小戏”,却每每让上海众多观者泪流满面,被誉为“沪上最出色的舞台演出之一”——这是《挑山女人》自去年10月在沪上演以来的常态。该剧已排定新一轮基层演出的日程,80元一张的公益场门票早就销售一空。
  
  (1)
  “挑”出现实题材创作冲动:
  山村草根故事进城发芽
  近些年,方言文化日渐式微,戏曲艺术举步维艰。作为大城市中的小剧种,沪剧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著名沪剧演员马莉莉曾抱怨,连发音合格的年轻演员都难找了。
  宝山沪剧团,一个不到20人的区属剧团,始终在戏曲困境中坚守。长年累月,他们搭台拆台,夏日暑气蒸腾、寒冬北风刺骨,从打谷场、露天工地一直到学校操场、社区文化中心,演出从未间断。从1995年到2003年,剧团连排五部原创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包括产生很大影响的《红叶魂》、《红梅颂》等,演出总场次超过1200场。    
  2011年深秋,一则新闻在宝山沪剧团引起热议。《齐云山的挑山妈妈》报道了安徽农妇汪美红,在丈夫去世后为了将子女抚育成人,成了齐云山唯一的女挑夫。17年里,她磨破140多双解放鞋,挑断70多根扁担,养大3个孩子,还将一双龙凤胎儿女 “挑”进两所省重点大学……
  满满的正能量啊!剧团团长、《挑山女人》主演华雯追忆此事时仍很激动:“这是一位鲜活的中国母亲,一位普通农妇,贫而不贱,微而不卑。塑造一个平凡的村妇、伟大的母亲,成了我们最迫切的愿望!”
  这片春天里的“叶子”被发现了。
  (2)
  “挑”出地方戏曲复兴希望:
  三个女人撑起一台好戏
  “三个女人一台戏”,山里村妇汪美红,编剧、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主演华雯,三个女人的精彩表现撑起了这台戏。
  华雯进宝山沪剧团30多年,是国家一级演员,1996年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
  主创团队多次走进齐云山采风。华雯跟着汪美红一起上山,“她挑着一两百斤的担子,我们空手”,华雯说,“走到1000多级台阶时,我们就走不动了,而齐云山总共有3700级台阶!”汪美红对贫穷处之泰然,从不怨天尤人的精神,让大家肃然起敬。
  于是,所有的苦难和悲伤,都以最朴素的方式呈现。面对苦难,挑山女人挺起腰杆做人,毫不矫情的真实故事打动了观众。
  演出大获成功。一连演了30场,还总有观众打听,下一场什么时候会演。“我一个大老爷们也流了三次泪,”沪剧迷周平激动地说,“《挑山女人》为沪剧带来希望!”
  汪美红也放下扁担来上海看戏了。她连声称好,说:“台上的故事是我的,可剧中那个王美英比我好哦!”
  超出预期的掌声,使华雯有些意外,又觉得恍然:“母爱最能打动人,也体现了我们民族对传统美德本能的向往和坚持。”
  编剧李莉的体会尤深:“汪美红身上那种担当精神,不但对民众有教育意义,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能不能像她那样自觉,那样排除万难,尽自己的社会责任?” 
  (3)
  “挑”出地方戏曲改革新路:
  政府购买服务传承戏曲艺术
  宝山沪剧团演出条件简陋,甚至连乐队都没有。《挑山女人》的成功与宝山沪剧团的坚守,成为上海滩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宝山沪剧团走出一条新路。”《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赵忱认为,宝山沪剧团坚持、坚守,出新戏、出好戏。“这是上海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以非遗保护形式传承地方戏曲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上海努力涵养地方戏曲,将沪剧、越剧等文艺剧团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更名为艺术传习所。如今宝山沪剧团已更名为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传承传统艺术,接轨现代生活,上海努力蹚出一条地方戏发展的路径——利用公益平台滋养戏曲,利用原创剧目反映生活。政府扶持,旨在帮助更多剧团创排好戏,而剧团所履行的义务,便是一场场深入基层的演出。
  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说:“《挑山女人》是借全市之力‘挑’成了精品力作。”在创作期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从唱腔到演出场地,都细细关切。初获成功后,市委宣传部又从全国请来一流专家研讨,进一步精心打磨。宝山区更把《挑山女人》列为文化民生的重点工程,帮助剧团解决各种困难。
  谈起《挑山女人》,华雯说:“与其说我们的戏感动了观众,不如说观众反应震撼了我们。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艺术要从生活中提炼,明白了老百姓当中才真正隐藏着艺术生命力。这条路我们要一直走下去!”
  
  用百姓故事传递正能量(短评)
  沪剧《挑山女人》把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故事,演绎成一部直面人生、直通人情、直抵人心的好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中不向命运屈服、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既催人泪下,也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在传统戏曲面临时代挑战的背景下,这种探索精神难能可贵。
  《挑山女人》的成功,超越了戏曲振兴的层面,再次证明文艺创作只要扎根生活,以人民为中心,就一定能获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起到温暖人心、提振精神的作用。
  好作品必须接地气。戏曲源于草根,是和百姓同演同歌、同喜同悲、不离左右的艺术,谁忠诚于人民,谁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谁就能拥有精品力作。只有真正遵循艺术规律,才能做到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只有坚持面向群众,深入基层,才会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83

主题

634

回帖

3634

积分

榜眼

积分
3634

帅哥勋章拍客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3-6-3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挑山女人》把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故事,演绎成一部直面人生、直通人情、直抵人心的好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中不向命运屈服、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既催人泪下,也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在传统戏曲面临时代挑战的背景下,这种探索精神难能可贵。
{:soso_e179:}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7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