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老师汪艳娟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我心目中,家乡小学的汪艳娟老师就是一位挖井人、栽树人和我人生旅途上的引路人。 1969年春,我刚7岁。虽然家境贫寒-----奶奶老迈、母亲多病,两个姐姐也上不起学,而我还是被送进了村中叙伦祠堂内的小学读一年级。我当年瘦小、面黄肌瘦,在物质经济十分匮乏的年代,奶奶不时地为我做点“炒蛋饭”,这算是最高级的食物了。在学哥学姐带领下,我们几十个孩子在祠堂后坦场上的那间破教室里,学习念书:1加1等于2;学习写字:日、月、水、火…..包班上课的就是近而立之年的汪艳娟老师. 汪老师娘家距离我村不远,他的丈夫也是一位邻近小学的教师,她们有两子一女,常年住校.在农村,除了公社干部外,学校老师也算是"公家人"。汪老师个子小巧但很漂亮优雅,脸上挂着笑容,嘴角边有两个小酒窝,她的穿着比常年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民好看多了,我当时就很希望她就是我的妈妈哩。美丽的汪老师性情温柔、语调婉转,对待我们几十个孩子既要求严厉又闪烁着母性的光辉。念书念不好的要站在教室后面,作业写得不好也必须撕掉重做。我曾经作业难看被汪老师撕掉几次,当练习本纸张脱落剩下“惨不忍睹”的几页纸时,大姐向母亲“揭发”,目前狠狠地叫我罚了跪。 我当然少不更事,整天只知道手捧几本书上学下学(既用不着书包也买不起书包),日子过得平平凡凡。 眨眼到了夏天,老天仿佛破了个大洞,瓢泼大雨下个不停,山洪暴发了,河水猛涨了,沿华源河边的房屋全淹了,高处房子因山势滑坡塌了几家,村中混乱一片,恐惧一片。我们小孩子不晓得担心,我那天只是光着脚丫挽起裤管去上学。到校一看,坦场上的积水已涌进了教室,汪老师穿着雨靴在教室里忙碌地安顿着学生-----因为一些胆小的女生哭了。那天好象就没有叫我们念书、作业。中午时分,铃声响了,而雨下得更紧了,我没带斗笠,不好回家,汪老师就叫我到祠堂小学她的住处吃饭。于是我在汪老师房间与她的几个孩子一起品尝了我自家以外的第一餐午饭:白花花的大米饭香喷喷的,青菜盘中居然还有许多肉丝!我在家中极难看到这样的“美味家肴”,因此张嘴饱食了一顿。汪老师看我们吃完,饭锅和菜盘都见了底,便叫我们在“百梁厅”的厅堂内玩耍,不许出去,她自己则忙着收拾家务了。 一顿顺便的午餐,一次普通的经历,然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永难忘怀的烙印-----老师啊老师,您就是我的妈妈,非常好的妈妈!我必须好好念书,报答老师妈妈。 以后我升入高年级,汪老师教给我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我受益无穷;再以后我上了初中、高中、大学,每次回乡走进祠堂母校,汪老师就象妈妈一样询问、鼓劲乃至鞭策,给了我求知的欲望和上进的不绝动力!80年代中期,汪老师调往丈夫家乡的一个学校教书,从此,我在也没有见过她了-----我的启蒙老师。 师恩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