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徽州儒生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思想指导下,从医者甚多,并涌现出一批有名的医学家,撰写了一批珍贵的医籍。从北宋至民国,本县名医共有306人,占新安医学家总数的42%,撰写医著共286部,占新安医籍总数的46%。
本县医学家大多治学严谨,广征博采,并勤于考证,尤以对经典医籍的注释阐发最 多。如南宋名医张杲撰写的《医说》10卷,为新安医学家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明嘉靖重新刊印,并流传日本、朝鲜。明代江瓘撰辑的《名医类案》12卷,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吴昆编注的《医方考》6卷,是我国医学史上一部较系统注解医方的专著,并相继在朝鲜、日本刊行。余午亭撰写的《诸症析疑》4卷,为内科之善本,后人称为“苍生之司命”。明末清初,程敬通著有《心法歌诀》、《医法心传》和《程敬通医案》。民国《歙县志》称他“以儒通医,一诊即能决人生死。”清乾隆间,太医院判吴谦主编的《医宗金鉴》90卷,曾作为太医院教材,在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也是当代医学家常用的参考书籍。还有程杏轩的《医述》16卷,喉科名家郑梅涧的《重楼玉钥》2卷,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
明嘉靖以后,新安医学家重临床实践,去伪存真,敢于破旧创新。本县医家吴昆著 《脉语》一书,批评了高阳生《太素脉》以候脉来测知人的智愚、寿夭和富贵的唯心观点, 对后世医学家颇有启发。吴师郎精通《易经》,以易通医,把《易经》的辩证唯物观点运用到医理上来,写出《不居集》50卷,专论劳损的辩证治疗,补前人之所未备。方有执认为张仲景《伤寒论》垂世久远,当有错简,竭20余年之精力,寻求端绪,撰成《伤寒论条辨》,成为“错简振”之祖。喉科名医郑梅涧父子用养阴清润之法,治疗白喉,开创了喉科医学上的养阴清润派。明余午亭强调扶正气、益脾胃,发展了祁门汪机创立的“固本培元派”学说。还有吴澄的“外损”和“理脾阴”学说以及客居苏州的叶天士所创的“卫、气、营、血,辨治温病”学说等。这些对新安医学乃至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安医学专科齐全,世代相传,形成众多的“家族链”,至今不息。如始于南宋“医博”黄孝通的“黄氏妇科”,至今已二十五世,代不乏人。延续至今的还有明代余午亭和吴正伦开创的“内科”,清代王学健创始的“新安王氏医学”,郑于奉、郑于蕃创始的“南园喉科”和“西园喉科”,以及“吴山铺伤科”、“蜀口外科”、“正口妇科”等。
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专家余羸鳌评说:“新安医学的影响至为深广,所遗留的著述, 与历史上其他一些以名医所在地命名的医学流派相比,在名医人数上处于领先地位;在 医学流派所涉及的医著内容方面,亦更丰富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