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的老老小小都知道要保护新安江,以前垃圾随意倒进河里,现在家家户户发了垃圾桶,大家自觉放进垃圾桶里,河里干净多了。”源头村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正在慢慢发生转变。
顺着新安江源头往下走,沿途树木葱茏,村庄洁净,偶尔可见具有徽派风格的小房子,它们是统一规划新建的垃圾中转站、焚烧炉、微动力污水处理厂等,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和谐自然。
不仅源头村镇拥有规范的现代垃圾处理设备,我市在新安江流域67个乡镇、2291个自然村都建立了“组收集、村集中、乡镇处置”的垃圾处置体系,初步建立了保洁长效运行机制。目前,新安江流域所有村庄实现垃圾清洁全覆盖,年收集处理垃圾25万吨。
生态文明前进了一大步,一个个徽州乡村再现“青山绿水人家,小桥竹排鱼虾”的美景。
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让人们赏心悦目,村民程武感慨道“放弃养鱼也值得”。在歙县街口新安江边生活了多年,程武一家靠着网箱养鱼为生,“三四年前这水面上密密麻麻都是网箱,靠养鱼每年五六万块钱好赚。”
“发展压力再大也要治理新安江。”据市新保局主要负责人介绍,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新安江干支流累计退养6088只网箱,通过开展增殖放流50余次、投放鱼苗3300万尾保护水域物种多样性,又通过资金直补、转产扶持、贫困救济、就业培训、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渔民进行后续扶持。
如今不养鱼了,程武每天都和其他几位渔民一起负责街口段河面的保洁和水草打捞工作,成为新安江12支打捞队中的一员。虽然收入差了一大截,他却乐观地说:“为了保护新安江,为了子孙后代,不养鱼,值!”
撤掉了网箱,现在的新安江面清波荡漾,风光旖旎。“水体的能见度很高,通过肉眼能看到水质相当好。”淳安县环保监测站自动监测室主任余卫东说。10米、5米、5米,市环保局和淳安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从江面上三个不同的取水点,各采集了近3000毫升江水,带回实验室进行监测。
科学监测是新安江优良水质的保证。在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站,技术人员正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实时监测图像,对即将排放的污水进行参数比对,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才能排放。
在中心城区,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站承担着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任务,而对于乡村农业面源污染,我市通过雨污分流、沼气池和生态发酵床等治理措施,整治了5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推广使用太阳能捕虫灯、捕虫黄板、有机肥等,实施了27个千亩以上生态农业污染整治项目。同时,建成污水管网92.8公里,实施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配套管网等城镇治污工程,真正让污水变清流。
单纯的水体治污和全面的生态修复,始终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哪一样不搞好都不行。因此,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加强生态修复。围绕“防洪保安、生态修复、湿地建设、环境整治、水口园林、岸线开发”,对新安江沿线30个关键区域环境风貌开展全面整治提升;以“三线三边”(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为重点,推进流域66个美好乡村环境风貌整治;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完成1336个绿色质量提升点建设,新建、改造苗木基地6.29万亩,山场造林37.13万亩,新发展以油茶、毛竹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17.07万亩,已建生态公益林531.2万亩,退耕还林82.31万亩。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今天的新安江更加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在新安江保护工作方面,黄山市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们真重视、真整治、真投入、真监管、真见效……”10月中旬,皖浙两省召开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座谈会,对于三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浙江省财政厅和环保厅相关负责人用“三个很大”“五个真”对我市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和敬意。
三年的试点工作接近尾声,但黄山人民丝毫没有松懈,仍在用实际行动将新安江打造成为彰显绿色优势的生态之江、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之江、推动皖浙两地科学发展的繁荣之江、增进上下游人民福祉的富庶之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