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965|回复: 3

周邦头---民俗

[复制链接]

640

主题

25

回帖

2340

积分

探花

积分
2340

帅哥勋章

发表于 2009-12-1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邦头又名绍濂里、昌溪下村。周氏自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举家迁来徽州路歙邑三十一都下昌溪二保,至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与徽州其它村落一样,周氏重耕读,善商贾,全村出了4名进士、19名举人、23名贡元、74名秀才,人称“秀才村”。这在只有七十余户人家的小村落,足以使周氏子孙引以为荣,如今在进村的大路上,还树有“父子进士”牌坊。周邦头又出了著名的徽商,成为上个世纪初沪上的颜料大王。歙县有“吴茶周漆潘酱园”之说,那“周漆”就是周邦头做油漆生意的商人。
       一夜春雨过后的清晨,太阳还没露脸,云海就汹涌而至,山顶上的古村落在云涛中若隐若现,真一个天上人间!深秋的11月,爬上山头,你唯一需要做的是深呼吸,像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鱼儿一样,狠狠地呼吸……山风里游离着淡淡的菊花香,从脚下到远近的山头上都是一片片雪白的菊花田,这个时候就到了贡菊采摘的季节,整个山头就是一片菊海,远远望去,竟如白雪皑皑,颇为壮观。没错,这些并不险峻的山头,这些散落在山谷中的小山村就是徽州贡菊的原产地。事实上,早在宋代,这里的空气中就开始渗透着菊花的香气。直至清光绪年间,京城红眼病流行,徽州知府将金竹岭村的菊花连夜送到北京,治愈了很多老百姓的眼疾。皇帝御批,年年进贡,从此,徽菊被冠以“贡”字,小山村里的菊花名扬天下。山上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贡菊,种菊、养蚕、制茶是村民们的三大收入来源,而贡菊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歙县昌溪乡是中国唯一的木制古牌坊所在地,也是经学大师吴承仕的故乡。吴承仕曾受业于章太炎门下,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及经学,与黄侃、钱玄同并称章门三大弟子。目前,吴承仕故居仍然保存完好,昌溪乡和浙江千岛湖相邻,乡政府所在地的昌溪和周邦头等古村落有着近千年的建村历史,因此历代传承下来的古建筑和其它珍稀景观繁多,拥有200余幢古民居。据了解,周邦头村的宗祠有500余年历史,曾经出过114位秀才、24位贡生和9位进士。村里遗留有周氏宗祠、父子进士石牌坊、百秀亭和数十幢明清以来建造的古民居和古祠堂,近千年树龄的香樟和银杏树仍然郁郁葱葱,古人用于加工粮食的古水碓和古水坝具有原始风韵。昌溪村则拥有木牌坊、三眼古井、吴承仕故居,此外还有古建筑和老街古巷等。
    人文荟萃,财源茂盛,使周氏有能力将“慎终追远”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周氏宗祠“六顺堂”落成。六顺堂取“六六大顺”之意,背靠青山,面临绿水,三进两堂,气韵恢宏,极具森严肃穆、古朴庄重之气势。对此,著名书法家吴寒西所书一联极具神韵:
前昌源后来龙碧水青山绍濂里地灵人杰
上昌溪下坝潭青砖黛瓦周邦头旧貌新颜
[url=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fa2dac5e6c2c5a5f0f98ba6899d2f3451ed5d45c6a28307e62036f36a4a65367b12d9b42daee9d7f1d368646b609e15f335a740f82cd94ea12b572e2082bdd5a8c55ee23ad1c51dd7d8e887f18b12be878a2370d][/url]
      有人说,欧洲的教堂,徽州的祠堂。可见祠堂在徽州的地位。徽州风俗,叶落归根,人无论死于何方,必使魂归故里,莫成孤幽野鬼。大清道光年间,村人周茂洋在户部右待郎任上去世,夫人带三子二女扶柩三千里,艰苦备尝,使夫君亡灵魂归故里,一时朝野轰动,夫人御封为“淑人”。祠堂的主功能就是安放祖先灵位,举行祭祀大典。死者得以安息,世代享受祭祀;后人以此祭祖,不忘先人恩德。中华民族“叶落归根”的文化传统。“六顺堂”大门上有村中长者周福明所撰、书法家徐玉根所书一联:
天变地变山水变本根不变
观风观雨观时节世事大观
    祠堂又是一地和一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除了安放祖先的牌位之外,还有大量的楹联、匾额、碑刻、题记、族薄、书画等,装饰或收藏其中。周氏宗祠中就有“进士”、“文魁”、“贡元”等功名匾,“一门节烈”、“节妇松筠”等贞节匾。1998年,旅居香港的周氏34代孙周裕农遵父遗嘱,捐资50万元人民币重修“六顺堂”,使周氏宗祠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祠堂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慎终追远”思想,将古人追求的“和谐友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勤俭持家”、“不废诵读”等美德融为一体,代代相传,教育子孙,启迪后人。“六顺堂”内即有一幅发人深思的楹联:
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
悯济困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
    由此,祠堂成为一族或一方人家的精神家园。人都有生老病死,让生有靠,死有归,是古人的一贯思想。在六顺堂放置祖宗牌位的宗寝前,挂着这样一幅楹联:
宠辱皆忘地府共聚乐无涯
殊途同归天国相逢春不老
    进入祠堂,反复默诵这幅对联,让人少了几分对死亡的恐惧,多了几分对身后的憧憬,这也许就是祠堂的魅力吧。
    族人死后,要在祠堂安放一块牌位。丧葬时立称“白事上堂”;多年后立称“红事上堂”,意为魂归故里,乃人生一大幸事,需用喜庆形式。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丁亥年正月初四,周邦头村万众瞩目。这次“红事上堂”的主人原是在浙江绍兴的徽商、周氏三十三代孙周朝奉及其元配、继配夫人,夭折的儿子,还有父亲、亲母、继母,一共七人。周朝奉的父母、元配夫人安葬在本地,周朝奉本人及继配夫人、儿子安葬在浙江绍兴。此次牌位上堂一共七位。
    在他乡生活成长的四个女儿,对家乡一往情深。父亲临终遗嘱,一定要魂归故里。改革开放以后,一个女儿远嫁美国,一个女儿东渡日本,还有两个女儿在绍兴继承父业,经商有成。虽然四人天各一方,但相约要实现父亲的遗愿。
    周邦头村的民间画家周连彩,接到绍兴来信,得知周氏四女的心愿,认为帮助徽商魂归故里,是对移居海内外乡亲的安慰,有利于激发他们爱国爱乡之心,也有利于团结凝聚村民,共同建设新农村。他以一腔古道热肠,毅然接受委托,操作大事。
    上堂仪式中断八十余年,为了符合仪轨,周连彩查看了族薄等资料,又走访了一些老人,根据口口相传的传说,拟定了仪式的程序。既严格按古老风俗办事,又从实际出发增添了新的内容。例如过去仅限本族人参加,为了体现村庄和睦,邀请全村各姓氏村民参加。紧张的筹备工作忙碌了半个多月。
    太阳刚出山,从绍兴开来的由九辆车组成的车队就到达了泰昌桥头。全村人都来迎接,从齐云山请来的八名道士身着道袍,手仗宝剑、拂尘、旗幡保驾。20余人组成的民间乐队,在领队周裕富的指挥下,奏起了《乐调大开门》、《玉女拜路》、《八条龙》等乐曲,一时山村惊天动地,鼓乐悠扬。从绍兴来的周氏亲属手捧七块祖宗牌,由金童玉女引路,那旗幡上大书“金童前引路”、“玉女后随行”。迎接的队伍中穿过沿河大路,来到周氏宗祠六顺堂门前。祠门大开,各门均贴了鲜红的对联,堂内高挂宫灯,廊下放满了从各家各户搬来的盆景。正中祭台上摆满贡品,无非是猪头三牲和各种福物,上面均贴了红纸,插了青竹影和圆柏枝。祭台系上了古老的桌围,地上放置了祖传的拜垫。能容纳数百人的祠堂里挤满了人,市、县侨办也派人前来参加,村、乡领导也亲临欢迎。
    村中长者主持仪式,先是点烛、进香。16只烛台上插着四斤头的红烛,一尺八寸长的檀香发散着纯正的清香,在红烛摇曳、香烟袅袅之中,七块祖宗牌安放在后堂的阶梯形基座上。已婚男子牌位上写着:先考XX世祖XX朝奉周公之主位。已婚女子牌位上写着:先妣XX世祖XX孺人X氏之主位。未婚男子牌位上写着:先考XX世祖XX府君周公之主位。
    接着是祭拜,由家属先拜,后族人,再后村人。除家属外,其余每个祭拜的人都分发一个红包,以示对村人的感谢。每隔半小时,乐队起奏,鞭炮轰鸣,道士作法,祭拜一直持续到中午。
    祠堂内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里里外外共摆了三十多桌,家属向村人敬酒,并每户赠送绍兴黄酒一箱。
    午后,祠堂内举行了隆重的古董文物展览,展示山村丰富的文化底蕴。展品以书画为主,平时都藏于各家各户,难得一见。周连彩凭着自己的信誉和威望,从各家各户借来,使村人一睹周邦头藏品的风采。
    晚上举行接魂仪式,接引亡魂进入祠堂。葬在本地的直接到坟上接,葬地外地的到村口西静庵前迎接,烧香跪拜,恭请先人亡魂归来。祠堂门前摆了两大盆清水,两块洁白的毛巾,此仪式为“淋浴招魂”,道士作法,为门神烧纸,恳请门神让路,并从此往后让亡魂出入。
    诸事完备,大放焰火。一时天空中火树银花,映衬在昌源河中分外美丽。天上水中,组成一幅美妙的画图,寓意周邦头花开宝贵,前程似景。
[url=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fe83365016d8fcf2c5eedd25676aae30b5b6a02699e1a5bc467ec39578acb9f6db23ff15fb4e80a1254e722ec08341abead86c4d803830b8f86c7aba879bc216970d263f9c0bf5b06a14d1b9ca9f03ee0afebb42][/url]
[url=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d3fb49c4273edb2de6286003e777c8039d5098e4e93867ca5c4e67b4688e713d79fc69acd28f2fd82aec6636f6d914ffc34872acc8f4384f9e3f6cb29fc1c2ea93495867a758d88842d5a12cd20b5ef51de49798][/url]
  1. http://user.qzone.qq.com/329360567/infocenter?ptlang=2052&ADUIN=329360567&ADSESSION=1261098478&ADTAG=CLIENT.QQ.2653_Mysrv.0
复制代码
http://user.qzone.qq.com/329360567/infocenter?ptlang=2052&ADUIN=329360567&ADSESSION=1261098478&ADTAG=CLIENT.QQ.2653_Mysrv.0
“你们接吻时,我就哇的叫一下”!

138

主题

4210

回帖

4825

积分

榜眼

积分
4825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拍客起早贪黑奖

发表于 2009-12-1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的徽州习俗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45

主题

645

回帖

1343

积分

进士

积分
1343

帅哥勋章贵宾勋章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09-12-18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把偶农夫写的文章再添点发上来了?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724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贵宾

积分
11768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突出贡献奖拍客起早贪黑奖优秀版主奖金点子奖爱心天使奖

发表于 2009-12-1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夫的佳作都给他人嫁接了;P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4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