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辞海》上的解释是,青铜器之王。
那么,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无疑则是王中之王,故有“天下三宝”之说。
如今,这三只惊世杰作分别藏在上海博物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被作为镇馆之宝供人们驻足、流连、惊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五十多年前,这三只鼎中的两只,大克鼎、大盂鼎,曾经静静地藏在古城苏州一户人家的地底下,深深地掩埋在一条幽静小巷的大院深处,躲过了日军的劫掠。
这户人家姓潘,这两件宝物的主人,是一个叫做潘达于的女人。2007年8月,潘达于走完了她102载人生与世长辞。“潘达于”这个名字,将一直与盂、克二鼎的故事一起,永远流传。
苏州潘氏家族收藏有3000年历史的国之重宝大克鼎、大盂鼎,其传人潘达于在战乱中守护二鼎免遭日军劫掠,最终把它们无偿捐给国家,自己却甘守贫困。
大盂鼎与大克鼎
大盂鼎,鼎高101.9厘米,重153.5公斤,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是目前出土的形制最大的西周青铜器,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腹内侧铸有铭文19行,分2段,共291个字,记载了周康王对大贵族盂的训诰和赏赐。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克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径75.6厘米,是仅次于大盂鼎的西周第二大青铜器。它是周孝王时大贵族克为颂扬国君、祭祀祖父所铸,距今有2800多年。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其内容一是歌颂祖父佐助周室的功绩,记述自己由此蒙受余荫,被周孝王任命为大臣;二是记载其受赏赐的物品,其中有服饰、田地和大量的奴隶。现藏上海博物馆。
科举场上百年辉煌的潘氏家族
作为中国收藏史上最为经典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追溯潘氏家族的风尘岁月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事情要从清乾隆二十七年说起。这一年,潘家第二十九世裔、奕字辈中的潘奕隽,在乡试中上榜,而此前其祖父曾连续十三科不第,潘奕隽的上榜被潘家视为是一洗羞愧和悒怏的光宗耀祖之举。但那个时候,潘家恐怕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成功的起点,竟然开创了日后潘氏家族在清代功名场上的百年辉煌。
七年之后,潘奕隽高中进士,成为潘家金榜题名的开山鼻祖,此后的百余年间,潘氏家族共有三十五人金榜题名,其中包括一名状元、两名探花,而在官场中从政的二品以上的显贵政客有四人之多,在国内各地的中下级官吏更是数量众多。潘家因此成了当时苏州地区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在全国范围内也堪称是屈指可数的大户人家。
清咸丰二年,潘家祖字辈中的潘祖荫,高中探花,累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潘祖荫对金石古玩有着特殊的爱好,特别是对青铜器的收藏更是情有独钟。清咸丰十年,“一代名臣”左宗棠因遭人劾奏陷于困境,潘祖荫三次“上疏营救”,终使左宗棠得以东山再起,为报答潘祖荫的鼎力相助,左宗棠将自己珍藏的大盂鼎赠送给了比他更钟爱青铜器的潘祖荫。后来,潘祖荫又以重金购得了大克鼎,成了海内外青铜器收藏家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潘家后人曾刻一印章道是“天下三宝有其二”,这两只鼎曾经带给潘氏家族莫大的荣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