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文物保护的群众路线来源:黄山文明网 时间:2019-03-14 没有编制、缺乏专人负责文物管理工作,有的县区甚至没有文管所;田野文物保护单位存在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急需一线文保力量的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缺人缺资金等问题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难点之一,一直备受业界关注。(3月12日《中国文化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从古至今留传下来非常丰富的文物资源,这些文物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也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对象,虽然打击从未放松,但文物违法犯罪依然屡禁不止,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损失。保护好文物就是守住中华文明的根,既要不断加强文物保护特别是基层专业化文物保护的力量,也要充分借助群众的力量,走好文物保护的群众路线,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共识。 增强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十分重要。在查处的一些文物违法犯罪活动中,来自群众的举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在群众和媒体的持续关注和呼吁下,一些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才免遭被拆的命运。当群众内心里把文物保护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就会内化于行为自觉,更加主动去关注和反映涉及文物的不当行为。所以要在全社会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特别是将文物违法犯罪可能存在的表现形式广而告之,呼吁广大群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及时举报,并积极借助媒体舆论的力量进行关注和报道,引起社会更强烈的关注,构建起文物保护的全民网络。 要努力打通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渠道。目前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关键是参与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专业性的力量还比较匮乏。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建立群众与文物和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分享机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等,让群众能够更方便更迅速地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提高涉文物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效率,能够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和反映的问题,更好地激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更有效机制。 保护好文物是当代人的应尽责任,既是守护好老祖宗留传下来的珍宝,也是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这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些群体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应该共同肩负起的众人。群众路线一直是我国文物保护的优良传统,面对着文物违法犯罪的新种类新表现,要帮助群众擦亮防范的双眼,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筑牢全社会守护文物、保护文物的坚实防线。(胡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