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2744|回复: 0

洪氏略考

[复制链接]

1667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207143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突出贡献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10-5-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尚书》等记载,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因避仇改洪氏。

传说共工在失败后,一怒之下一头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因此在自己名字“共”的旁边加上三点水,留给后世子孙为氏,因此其后裔称洪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共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时期有一个共国(今河南辉县),子孙以国名为氏,后加“水“字偏旁成洪。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轩辕氏黄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相传帝鸿(即轩辕氏)之后有洪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洪洞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

上古周朝时期有一个扬侯国,因其建都于洪洞,后又称为洪洞国(今山西洪洞),子孙以国名第一个字为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改姓,属于避讳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名拓跋弘,孝文帝名元宏,当时北方的宏(弘)氏为避讳改为谐音汉字“洪”氏。

据史籍《百家姓考略》记载,豫章(今江西南昌)宏姓、常州(今江苏常州)弘姓为避唐高宗太子、唐明皇名李弘之讳而改谐音字“洪”氏。

据史籍《姓源韵谱》记载,五代时期刘弘昌、刘弘果为避宋太祖之父名讳而改谐音字“洪”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时期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宏义氏等,后代全部或部分改汉字单姓“洪”。

裕固族克孜勒氏,改汉字单姓“洪”。

清朝时期高丽人有洪姓,凡四派,出南大门、得州、易州、开城府等地。

今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共工。

上古炎帝的后裔,黄帝时任水官。史书云:“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种描绘。其活动中心应在黄河中游,近伊、洛流域。据古史记载,他曾与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之山,使支持天的柱子被撞断,地的四角也裂开,所有这些神话般的描绘都是在说明炎黄两系争权斗争的激烈。为了怀念这位先人,遂有共姓。后因避仇,又因共工有水德,成洪氏,尊共工为洪氏的得姓始祖。

二.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三.迁徙分布:

上古时期的共工,于四千二百年前被虞舜流放到幽州。洪氏形成后,直至汉朝,主要是在其发祥地今河北、河南、辽宁一带发展繁衍。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三国东吴庐江(今安徽庐州)太守洪矩是宣城人,唐朝有“清河丞洪孝昌,代居舒州(今安徽舒城),状称矩后……”由此可见,三国时期洪氏已有徙居安徽者。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随从陈氏父子戍闽的中原将士两次共约七千余人、六十四姓,其中有洪氏落籍福建,这当是洪氏最早入闽者。唐玄宗时,豫章宏姓为避讳改姓洪,加之唐末世居徽州婺源(今安徽婺源)黄荆墩的洪氏为避战乱行徙于饶州乐平(今江西饶州)之东,凡七百余家,世代读书耕桑,逐渐昌盛为洪氏豫章郡望。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说洪氏“望出敦煌、豫章、宣城”。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这说明唐朝及其以前,洪氏不仅称盛于安徽、江西,而且甘肃还有一支比较兴旺。常州洪氏由洪察而改,其子洪子舆、孙洪经纶皆显贵于当朝,并沿袭洪氏未改。

隋唐以后,洪氏称盛于皖、赣一带。

北宋初期,江西乐平的一支洪氏入迁福建宁化,后又派分出两支,一迁广东海阳汤田,旋迁嘉应州;一迁丰顺布心,再迁梅县石坑玉坪(奉洪贵生为开派祖)。

明朝初期,山西洪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等地。

清朝时期,南方各省、台湾省、北方各省含甘肃、新疆等地皆有洪氏人居住。

如今,洪氏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上述两省之洪氏约占全国汉族洪氏人口的26%。

洪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七位的姓氏,人口约二百五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6%。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敦煌郡: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宣城郡:晋时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定城)。

豫章郡:汉朝将秦朝的九江郡改为豫章郡。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九江一带。

2.堂号:

平山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

双忠堂:源自宋朝洪皓,他是鄱阳人(今江西乐平)。著名宋朝大臣、词人。宋政和年间进士。他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扣留了他,他坚不屈服。在被扣押的十五年中,他经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汇报金国的情况,人们把他比作苏武。他的儿子洪迈,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强迫他称“陪臣”(诸侯的大夫朝见天子,自称陪臣 ),他坚决拒绝,因此也被金人拘留。他们父子都为了祖国恪尽忠诚,人称“父子双忠”。

三瑞堂:源自洪皓,他在公元1115年登进士,状元及第,中进士后任海宁主簿时,蠲免赋税,抚恤贫民,县中的荷、桃、竹都成连理,便命名自己的住房为“三瑞堂”。

义居堂:资料有待补充。

招隐堂:资料有待补充。

积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听彝堂:资料有待补充。

务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怀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本立堂:资料有待补充。

楚宝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锡堂:资料有待补充。

和顺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爱堂:资料有待补充。

洪福堂:资料有待补充。

著存堂:资料有待补充。

墩煌郡洪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清)洪家境总理,清光绪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燉煌郡洪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洪聲等編輯,清同治戊辰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醴陵醴西洪氏四修族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竹林洪氏二房五修宗谱十卷,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贞溪洪氏宗谱六卷,(民国)洪濬川总理,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淳安遂安洪氏家谱一卷,(明)洪汝仲等纂修,明朝年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宁波汉塘洪氏八修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洪曰湄总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今仅存第二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宁波汉塘洪氏支谱不分卷,(民国)洪曰湄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立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有两部)。

浙江宁波皎西洪氏宗谱六卷,(民国)陈祖诏、杜项斯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听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常山湲南洪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伏江村(仅存十三册)。

浙江临海洪氏宗谱,(清)洪瞻台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六~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临海洪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清)洪文灏纂,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三卷、第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临海洪氏大营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松阳括松潘山头洪氏宗谱二卷,(清)供嘉烂、洪嘉璟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交塘乡大树後村。

安徽泾县燉煌郡清塘洪氏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洪国楷、洪吉炜纂修,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紫云书局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休宁云山洪氏重修家谱不分卷,(清)洪文寿等纂修,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安徽省屯溪市文物商店。

安徽休宁丹阳云山洪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初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博物馆。

安徽绩溪坦川洪氏纂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洪濬瑞、洪濬伟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文物管理局(有两部)。

安徽歙县金山洪氏宗谱四卷,(清)供承科、洪必华修,鲍信林纂,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档案馆。

安徽歙县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十卷,(清)洪定渭纂修,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福建漳浦洪氏祖谱,(清)洪道南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金门洪氏始祖十七郎公传派顶寮私录族谱,(清)洪海树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江西波阳鄱阳洪氏统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明)洪璐纂修,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西婺源云山洪氏家誊谱六卷,(明)洪天民纂修,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洪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西婺源燉煌郡洪氏宗谱六十二卷,首一卷,(清)洪朝祥编辑,洪庥衡文,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轮溪书屋木刻活字印本。注:版心、扉页作《燉煌郡洪氏通宗谱》。

湖北新洲洪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供才佐、供才全等续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徐古镇乌钵窑村。

湖南宁乡洪氏续修族谱十三卷,首一卷,(清)洪先富修,洪尚勉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山洪氏三修支谱八卷,(民国)洪汝中修,洪本源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八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衡阳洪氏六修宗谱十卷,(民国)洪積训、洪润等纂,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陕西省平利县县志办公室(存有三卷)。

湖南衡阳洪氏家谱四卷,(清)洪锺纂修,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洪氏族谱四卷,(元)洪震老纂修,明朝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存一卷)。

洪氏祠堂簿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初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官源洪氏总谱十八卷,首二卷、末二卷,(清)洪士衔等编,清乾隆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洪氏宗富公谱不分卷,(清)洪仁甫、洪蔚文纂修,清嘉庐十六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大营洪氏世系图一卷附宅记,(清)洪瞻台薹,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洪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四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洪氏续修族谱十四卷,(清)洪尚祁主修,洪尚勉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义居堂补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

建邑洪氏重修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悬下陈乡大下口村。

墩煌洪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存三卷)。

敦煌郡洪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七~八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余姚洪氏续修宗谱十卷,首一卷,(清)洪维重修,清咸丰年间古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洪氏续修宗谱七卷,首一卷,后编一卷,附编一卷,(清)洪大本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古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洪氏系谱不分卷,(明)洪一许纂修,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云山洪氏乘不分卷,(清)洪文纂修,清乾隆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歙西王充东源洪氏谱十卷,(清)洪定渭纂修,清乾隆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洪氏续修族谱,(清)洪尚祁、洪尚勉纂修,清光绪七年义居堂木刻活字印本,清光绪十四年补修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凰山洪氏宗谱,(清)洪肇旭纂,清道光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凰山洪氏宗谱,(清)洪肇康等纂,清道光二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七~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凰山洪氏宗谱,(清)洪庭守等纂,清光绪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凰山洪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洪傅墨等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十~十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海塘洪氏宗谱二十六卷,(民国)洪祖观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海塘洪氏宗谱十二卷,(清)洪献文纂,清乾隆四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洪氏大宗祠祭簿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洪氏大宗祠祭簿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人峰洪氏宗谱六卷,(清)洪可鼐纂修,清光绪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洪氏宗谱,(清)洪孝点等纂修,清咸丰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人峰洪氏宗谱四卷,(清)洪可鼐纂,清同治八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人峰洪氏宗谱六卷,(清)洪可鼐纂修,清光绪二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常山章内金川洪氏宗谱,(民国)洪佑寿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六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四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淳安严陵洪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洪光家主修,清乾隆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六卷、第九~十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淳安严陵洪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清)洪良策主修,清道光二十九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第一~十四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淳安严陵洪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清)洪良策主修,清道光二十九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淳安严陵洪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清)洪一焕主修,清光绪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淳安洪氏后庚宗谱十二卷,末一卷,(清)洪柱主修,清嘉庆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八卷、第十一~十二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洪氏家谱不分卷,(明)洪汝仲等主修,洪子明等纂修,明朝年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续修敦煌洪氏新谱,(清)洪培麟等纂修,清道光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六~七卷、第九卷、第十二卷。

遂安云山洪氏宗谱八卷,首二卷,(民国)洪锡韩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续修云山洪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洪令长等纂修,清康熙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遂安云山洪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婺源敦煌郡洪氏家谱十五卷,末一卷,(清)洪世聪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新田和顺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十五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婺源重修洪氏统宗谱不分卷,(明)洪允温纂,明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洪氏宗谱,(清)洪景莹纂,清咸丰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洪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洪氏宗谱,(清)洪庆澜纂修,清道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洪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鄞县洪氏支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鄞县洪氏支谱四卷,(民国)洪昌楣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古堇洪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毛雍祥总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成志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丰洪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周文隆督,洪诗继等倡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岿山洪氏三修支谱八卷,(民国)洪汝冲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五~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岿山洪氏续修支谱,(清)洪慎修纂修,清光绪四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符山洪氏续修支谱六卷,(清)洪汉章修,清光绪十五年敦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三~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洪氏宗谱,(清)洪维典总辑,清咸丰六年绩古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四~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潮州洪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洪已任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汕头升平路名利轩印务局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润州润东吴沙洪氏宗谱十卷,(民国)洪仁文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楚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歙县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十三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敏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歙县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歙县梅溪洪氏支谱不分卷,(清)洪筱图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本立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歙县飞山洪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洪德明等纂修,民国二十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歙县桂林洪氏宗谱八卷,(民国)洪叶远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临海洪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镇海蛟西洪氏宗谱,(民国)杜项斯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听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振家声”。

资料有待补充。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三陪凤阁;四达銮坡: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金石学家洪适,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人,工文词,与两个弟弟洪遵、洪迈先后考中词科,并称“三洪“。历官通判、知州、户部郎中,孝宗时升司农少卿、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好收藏金石拓本,并以此为根据证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传的讹误,考核较精,著有《隶释》、《隶续》及《盘洲集》。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丹阳人洪兴祖,字庆善,绍兴年间受召到翰林院参加考试,高宗将他拔为第一,官秘书省正字。著有《老庄本旨》、《周易通义》、《楚辞补注及考异》。銮坡,指翰林院。

才称四子;书列三奇: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师民四子俱有才名。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觉范奇于书,为“新昌三奇”之一。

瑞成连理;图写慈恩: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皓以宁海主簿摄县令事,轻赋税,恤孤寡,衙中荷花、桃实、竹枝皆成连理,人称“三瑞堂”。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洪亮吉绘《机声灯影图》,以示不忘母教。

洪皓我祖;节著冷山:洪氏大宗祠位于泉州东门草埔尾(现温陵路与湖心街交界处),原占地约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祠前三面环墙,设一大边门,门额匾书“洪氏庙门”。进门为花岗岩铺砌石埕,面积约一百六十五平方米。宗祠朝东南向,沿中轴三进;一进祠门,二进正祠,三进住户,并配两翼护厝。虽历经拆除重建,但主体建筑仍保持完整,具有典型的闽南传统祠堂特色。泉州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4年立碑作简明介绍。

忠贞贯日;感动天颜:洪氏大宗祠正祠悬山式木构架筑于石台基上,祠门木构,中间大门作几何棂窗,隔扇对称,两扇雕梅花,另两扇分别雕有鹿凤、龟鹤配翠竹,竹叶精心设计雕刻联句,这些联句往往没有被参观者发现。

缵承绞绫;荐任赤泉: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

甘棠遗爱;聚族瓜绵: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

2.五言通用联:

文章高天下;姓字列榜头: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左都御史洪英,永乐中会试第一。

事可对人语;心常如水平:此联为南宋朝时期的诗人洪咨夔自撰联。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人。嘉定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

驷马高车地;忠臣理学家: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祠门硬山式筑于石台基上,中门楣上嵌“洪氏大宗”匾,门边石柱刻有清咸丰己未年(公元1859年)举人洪翟离撰书的这副对联。

3.六言通用联:

三洪名满天下;一军功安社稷: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医洪适,字景伯,鄱阳人。幼敏悟,与弟遵、迈,先后中词科,由是“三洪”名满天下。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卫州知府洪梦炎,字季思,淳安人。宝庆进士。端平间高沙兵变,命梦炎绥之。他开以自新之路,使一军得以平安。官至卫州知府。

宋朝忠臣世系;剑州少府名宗:此联为福建省沙县夏茂镇洪氏宗祠“敦煌堂”堂联。夏茂镇洪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初年。祠分前中后三殿,前殿前方有一小坪,小坪前有一宗祠门牌楼,门前还有一对大石狮。门楼往前殿的通道用鹅卵石铺成一个“日”字,其它用地砖铺成;门楼前一“月”字形台阶,取皇帝题匾“忠贯日月”之意。当时的整座宗祠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俨然象一座宫殿府第。据《剑沙茂溪洪氏族谱载:“夏茂洪氏迁沙始祖洪茂于南宋嘉太二年(公元1202年)任沙县尉(主管全县治安保卫的职官)。洪茂(公元1171~1227年),字季松,号青田。原江西省饶州(今江西上饶)鄱阳籍。登宋嘉太辛西秋(公元1201年)乡榜第三名,授福建南剑少府转沙县尉,卒于官。洪茂逝世后第三年,其子洪原携家眷从沙县城关迁来夏茂水南开基,后移居夏茂水北七姑台。其后裔分迁四川江油县、福州洪山桥、沙县南坑仔(今福建三明沙县南霞乡)松树坑、夏茂洪厝窠自然村(建国后移居松林村岭尾自然村)。夏茂洪氏至今传历三十五代。

4.七言通用联:

宗山拱秀隆基业;星斗长明映画堂:此联为台湾省南投县草屯镇洪氏家庙“敦煌(洪氏郡望)堂”联。

天帝次子声威远;共工水神源脉长:上联典指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自称天帝次子。下联典指洪氏始祖共工有水德,被奉为神明。

九重早见长杨赋;一世先传短李诗: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学者兼文学家洪亮吉(公元1746~1809年

)书赠联。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又号更生居士,江苏阳湖人(今江苏常州)。清乾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工篆书,有《洪北江全集》。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诗人洪咨夔事典。

5.八言以上通用联:

桃实竹枝,瑞成连理;机声灯影,图绘慈恩: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鄱阳人洪皓,字光弼,北宋政和年间进士,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奉命出使金朝,被扣留十五年,拒绝金人所授的官职,还秘密派人向南宋汇报金朝虚实。绍兴年间被释放回南宋,官徽猷阁直学士,因忤逆权相秦桧,被贬英州、袁州、南雄州等地。工诗词,著有《鄱阳集》;另著《松漠纪闻》,是贬居时追忆在金的见闻而成的书。他中进士后任海宁主簿时,蠲免赋税,抚恤贫民,县中的荷、桃、竹都成连理,便命名自己的住房为“三瑞堂”。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官编修;嘉庆时,因批评朝政遣戍伊犁,赦还后改号更生居士。精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学;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了人口繁殖与粮食生产不相适应的问题;工诗文,骈文作品受当时称誉。著有《春秋左传诂》、《洪北江全集》。他幼年丧父,靠教书奉养母亲,母亲去世时,他又不在家,曾绘《机声灯影图》,来怀念母亲。

敦盛宗支,源来一本;煌明衍派,义属同家:此联为台湾省南投县草屯镇洪氏家庙“敦煌(洪氏郡望)堂”联。联首(鹤顶格)嵌“敦煌”堂号。

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此联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洪家塘洪氏宗祠联,祠祀清朝剧作家、诗人洪升。许多人都知道洪升是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但鲜为人知的是,自南宋名相洪皓起,洪升的祖上洪氏家族就开始在西溪定居。据考证,昔日,西溪五常洪家塘有洪氏宗祠。明清时期,西溪洪氏一度成为杭州四大家族之一。尽管洪升生平并没有留下很多与西溪直接有关的作品,但他的确是从西溪走出来的著名戏曲作家。

派别衍敦煌,宗支百世;地灵钟衮绣,庙貌千秋: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前的这副对联,相传是翰林院编修龚显曾的笔迹。

兄弟俱才,争比谢家之四;父子皆宜,竟夸宁海之三: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医洪适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政和进士洪皓及其子洪适高中词科的事典。

由嘉应居石坑,尊祖敬宗,长念馨香俎豆;迁花峰住官禄,光前裕后,宏开礼乐冠裳:此联为广东省花县(今广东广州花都区)官禄镇土布村洪氏宗祠联。

节著冷山十五年,衔命抱符,忠贞志远□苏武;派分晋水廿余疏,劾奸弭患,铁石心迈迹琼崖: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正祠四至五排柱心位设七层神龛,神龛雕工精美,闽南许多庙宇都纷纷前来仿造。神龛筑在石台上,石台正面篆刻“福禄寿”三字。正祠面积一百六十九平方米,建筑气势高昂而肃穆。神龛前上方是“忠贯日月”匾、承脊大柱上的这副对联,都是为纪念洪氏先祖洪皓而书。据史料记载,洪皓字光弼,谥忠宣,江西乐平人,公元1115年登进士,状元及第,但一生仕途坎坷。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羁留十五年,流放冷山(今黑龙江),艰苦备尝,威武不屈,最后遇赦归宋。宋高宗赵构赞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后与秦桧不和,被放于英山、袁州,最后在南雄州(今海南海口)病逝,终年六十八岁。洪氏大宗祠迄今已一百多年了,是泉州城中保存最完整的祠宇。

由嘉应,徒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藉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宏敦煌之遗风:此联为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洪氏宗祠祖公棚联。原载于《洪氏宗谱。此联记述了洪秀全的祖先由嘉应州徒居花县官禄布村艰苦的历程。

6.洪氏家训·勤务歌:

在“百家姓”中,有一些姓氏有祖传的家训,并以“歌”的形式流传下来,世代传诵。明朝中叶,洪良冲、洪良季兄弟(江西省抚州金溪县人)奉调驻武所(今广东省中山市)以功封武威将军,退职后定居武所,为军籍。为了教育好子孙,他们制定了《洪氏家训·勤务歌》,五百多年来,在洪氏家族中相传不衰。《洪氏家训歌》虽夹杂了部分迷信色彩,但主题明确而健康。

《洪氏家训·勤务歌》为:“或农或士或工商,为着生涯时时忙;耳闻鸡鸣宜早起,莫到日出未离床。勤耕下苦诸般好,浪荡闲游莫学它;公侯将相多么大,也须早起去朝王。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家庭妇少共耕织,地旁桑荫学种瓜。手拿书本论古今,你问我答来追寻;读书需要常勉励,成功之本在于勤。每日清晨一枝香,谢天谢地谢山岗;只求处处禾苗熟,但愿人人寿命长。国有贤臣社稷乐,家无逆子闹爷娘;守国法梦里无惊,吃菜根淡中有味。忍几句无忧自在,让三分何等清闲;大丈夫成家容易,是君子立志不难。


八.历史名人

洪子舆:(生卒年待考),江苏常州人。著名唐朝大臣。

唐睿宗执政时期官至侍御史。

洪觉范:(生卒年待考),新昌人。著名宋朝文士。

以其书而出奇,同县人邹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渊材以其音乐而出奇,人称新昌三奇。

洪兴祖:(公元1090~1155),字庆善;丹阳人。著名宋朝学者。

与孔端明、张炳、周林同时被召赴翰林院考试,名列第一,官秘书省正字。

洪 皓:(生卒年待考),字光弼;鄱阳人(今江西乐平)。著名宋朝大臣、词人。

宋政和年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之职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才被放回,有宋之苏武之美誉。

公元1115年登进士,状元及第,但一生仕途坎坷。他中进士后任海宁主簿时,蠲免赋税,抚恤贫民,县中的荷、桃、竹都成连理,便命名自己的住房为“三瑞堂”。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羁留十五年,流放冷山(今黑龙江),艰苦备尝,威武不屈,最后遇赦归宋。宋高宗赵构称赞他:“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

后与秦桧不和,被放于英山、袁州,最后在南雄州(今海南海口)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谥号“忠宣”。

他学识渊博,工诗词,著有《帝王通要》、《鄱阳集》、《鄱阳词》;另著有《松漠纪闻》,是贬居时追忆在金的见闻而成的书。

洪 适:(生卒年待考),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人。著名南宋学者、金石学家。

工文词,与两个弟弟洪遵、洪迈先后考中词科,并称“三洪“。

历官通判、知州、户部郎中,宋孝宗时升司农少卿、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好收藏金石拓本,并以此为根据订正史传的讹误。考核较精,著有《隶释》、《隶续》及《盘洲集》。

洪 迈:(生卒年待考),著名南宋大臣、史学家。

洪适三弟。亦举博学鸿词科,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有《野处类藁》、《容斋随笔》、《夷坚志》等。二哥洪遵乃钱币学家,著有《泉志》。

洪 炎:(生卒年待考),黄庭坚外甥;江西南昌人。著名南宋诗人。

进士出身,累官至秘书少监。诗属江西派,有《西渡集》。

洪 茂:(公元1171~1227年),字季松,号青田;原江西省饶州(今江西上饶)鄱阳籍。著名宋朝官吏,福建洪氏始祖。

登宋嘉太辛西秋(公元1201年)乡榜第三名,授福建南剑少府转沙县尉,逝世于官任上。

洪茂逝世后第三年,其子洪原携家眷从沙县城关迁来夏茂水南开基,后移居夏茂水北七姑台。其后裔分迁四川江油县、福州洪山桥、沙县南坑仔(今福建三明沙县南霞乡)松树坑、夏茂洪厝窠自然村(建国后移居松林村岭尾自然村)。夏茂洪氏至今传历三十五代。

洪咨夔:(生卒年待考),字舜俞,号平斋;临安於潜人(今浙江临安)。著名南宋大臣、词人。

嘉定进士,历任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加端明殿学士。词学苏、辛,以淡雅见长。有《平斋词》、《平斋文集》、《春秋说》。

洪兴祖:(生卒年待考),字庆善;丹阳人。著名南宋学者。

宋绍兴年间受召到翰林院参加考试,宋高宗将他拔为第一,官秘书省正字。著有《老庄本旨》、《周易通义》、《楚辞补注及考异》。銮坡,指翰林院。

洪 升:(生卒年待考),字方思,号稗畦;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剧作家、诗人。

杂剧代表作为《长生殿》,现存还有《四婵娟》。另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

许多人都知道洪升是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但鲜为人知的是,自南宋名相洪皓起,洪升的祖上洪氏家族就开始在西溪定居。据考证,昔日,西溪五常洪家塘有洪氏宗祠。明清时期,西溪洪氏一度成为杭州四大家族之一。尽管洪升生平并没有留下很多与西溪直接有关的作品,但他的确是从西溪走出来的著名戏曲作家。

洪 仁:(生卒年待考),洪秀全族弟。著名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1858年辗转到天京后,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他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写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天京沦陷后,辅佐幼主,以图恢复。后被俘于江西石城,不屈被杀。

洪亮吉:(公元1746~1809年),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又号更生居士,阳湖人(今江苏常州)。著名清朝史学家、经学家、文学家。

清乾隆年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一生著述颇丰,尤精于史学与地理沿革。有《春秋左传训诂》、《补三国晋书地理志》、《洪北江全集》等。

洪亮吉:(生卒年待考),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人。著名清朝学者、文学家。

洪亮吉是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编修。

清嘉庆年间,因批评朝政遣戍伊犁,赦还后改号更生居士。

他精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学;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了人口繁殖与粮食生产不相适应的问题。

工诗文,骈文作品受当时称誉。著有《春秋左传诂》、《洪北江全集》。

他幼年丧父,靠教书奉养母亲,母亲去世时,他又不在家,曾绘《机声灯影图》,来怀念母亲。

洪 钧:(生卒年待考),江苏吴县人。著名清朝末期外交官。

清同治年间中状元,历任提督江西学政、翰林院侍读学士等职。后出使俄、德、荷、奥诸国,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元史译文证补》。著名交际花赛金花即为其妾。

洪秀全:(生卒年待考),清朝人。著名太平天国首领。

1843年创立了农民革命组织“拜上帝会”,自称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公元1851年,在广西桂县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

太平天国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义失败。

洪学智:(公元1913~今),河南商城双河乡人(今安徽金寨)。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1929年3月参加商城县游击队任队长,5月率游击队参加商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dang。

洪士奇:(公元1904~1982年),湖南宁乡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炮兵学校校长。

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军职。

抗战时期,任炮兵重榴炮第十四团团长、炮兵学校学生总队总队长、炮兵第七旅旅长、炮兵第一旅旅长、陆军第九十九师师长等。

抗战胜利后,任联勤总部兵工署外勤司司长、炮兵学校校长等职。

1949年底逃往台湾,任台湾省高雄要塞司令兼高雄港口司令、台湾省“国防部“兵工署署长、陆军供应部副司令等。

1982年10月19日在台湾逝世。

洪少虎:(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广东省武警总队总队长。1996年晋升。

洪 行:(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二军新编三十九师师长。

洪振洛:(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三军参谋本部计划参谋次长室次长。

洪文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少将,空军作战司令部政治作战部主任。

洪显成:(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浙江省保安副司令。

洪廷举:(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国防部”中正预校校长。

洪中旭:(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海军少将,台湾省海军副总司令。

QQ:371636564 或510750633   邮:zw3028@126.com   tel:0559-6518578 手机:13013123028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ulou8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7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