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个锤子,几十个錾子,在敲敲打打、千锤百炼中,铜料泛出炫目的光泽,冰冷的铜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打铜小伙子叫周涵,今年31岁,来自500公里之外的湖北黄冈,是歙县杞梓里镇坡山村的“外来客”。 当许多年轻人还在艳羡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时,在上海有着稳定工作的湖北小伙周涵却选择回到了皖南歙县杞梓里镇坡山村,做起了手工打铜匠人,并把他的铺面取名为“禅铜小屋”,开始了敲敲打打的人生。 “在坡山扎根缘于我2013年一次从武汉到上海的骑行经历,经过歙县,看到有许多徽派民居,当时我就想,待到我老了,一定要到这里来定居生活。”周涵2013年从湖北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从事体育项目推广,有着收入颇丰的稳定工作。 但周涵的骨子里还是喜欢安静、文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他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把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无意间,他被铜器的厚重和质感所吸引,2018年5月毅然辞职赴云南拜师学艺,专攻手工铜器制作。因为兴趣爱好使然,设计、裁剪、退火、捶打、打磨、錾刻、抛光等工艺,周涵大半年时间便熟练掌握了。 “可能就是缘分,第一次来坡山,过了垭口,豁然开朗,瞬间就被这个村庄给吸引住了,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在这个地方居住生活,顺带着能把事业放在这儿,多好。”就把铺面开在坡山吧!2018年12月,周涵在坡山租用了一间铺面,开始了打铜生涯。万事开头难,周涵租用的铺面因为远离村庄马路,原本想着游人循着铛铛铛的敲打声而来的画面也从未出现,周涵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幸亏有了坡山当地的村民以及村两委干部的包容和支持,村党支部书记还把靠近马路的一间铺面给我使用。”几经选择和搬迁,最终,周涵将铺面搬到了马路边,敲敲打打的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每月开始有稳定的销量。随后,周涵又盘下铺子对面的房子,并精心装修。 周涵把铺面取名为“禅铜小屋”, 他说,那是因为自己觉得做手工铜器更像是一种修行,在枯燥的打铜磨练中,让自己慢慢变得安静。周涵现在的生活也不是每天都敲敲打打,一般是做几天手工,再花一整天整理思路和线上宣传。 因为从一片铜皮到铜器完成需要近20次反复退火和锻打的过程,一件铜器完成至少要敲两万五千锤。也有人建议周涵可以批发一些机器加工的铜器来售卖,但周涵果断否决了。周涵说,既然选择做手工铜器,更多的是本着匠心做出自己满意、客户认可的作品。来坡山近两年的时间,周涵的愿望很单纯,那就是在宣传、推介坡山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知道坡山还有一个外来的年轻小铜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