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念的比较:安徽 ,落后在文化
安徽 落后在文化
安徽真的比浙江落后吗?到底落后多少?仅从人均GDP来看,大概安
徽相当于浙江的三分之一,从实际收入来看,这一差距有可能扩大到
十倍,或者说,安徽与浙江的差距大约为二十年。那么我们来追问下
到底是什么造成这种差距。大家知道,从数学上来讲,一切遵从正态
分布,也就是说,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的就会有起伏,有的
高,有的低,不足为奇。如果我们碰巧抓到一个高的,一个低的,当
然很不一样。但是如果把样本放大到足够,以安徽6000万人,浙江
4000万人,由于随机的原因出现这样的差距,概率几乎为零。或者
说,一定有某些内在的必然原因,决定了两地经济水平的高下。
两地的先天条件。这里说得是广义的先天条件,既包括自然的地理
的,也包括历史的政治的。一、自然条件概况。安徽14万平方公里,
浙江10万。安徽平原居多,南部有部分山地。浙江山地居多,北方有
少量平原。人均耕地,安徽多,浙江少。从资源来看,安徽有煤,相
当于江南各省(江、浙、赣、湘、闽、粤、桂)总和的两倍还要多,
还有繁昌一带的铁矿,还有铜陵一带的铜矿,其他比较不重要。浙江
几乎没有重要矿产,但是有舟山丰富的渔业,和少量山区特产,其他
不重要。二、国家投入的建设情况,对安徽不能算特别照顾,相对于
东北及上海来看,但是比起东南沿海,还是要好很多,重点搞了两淮
的煤矿,马鞍山的钢铁,铜陵的有色金属,安庆的石化,以及蚌埠和
芜湖这两座轻工业城市,还有,把科教基础为零的合肥,弄成了中国
四大科教城之一。而对于浙江,重点的投入在宁波,一个是为了配合
宝钢的北仑港,再有就是镇海炼化,规模是全国最大的。而杭嘉湖一
带,只是凭赖解放前一些轻纺工业的底子,新的建设很少。而对于杭
甬一线以南的浙江大部分来说,一穷二白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八十年
代。从铁路来讲,安徽有华东地区最密集的铁路网(时至今天,局面
也是如此),有京沪、京九、淮南、宁铜、皖赣等干线及众多支线。
而浙江,只有沪杭、浙赣、杭甬线,其他为零。两地自建的地方铁
路,合九线及金温铁路都不考虑在内。三、从国家政策的支持看,两
地都从来不是国家最为看重的地方,改革开放前,重点是东北和三线
建设,沿海就是上海。而改革开放一开始的四个特区,浙江也是没有
份的。后来的沿海开放城市,浙江有一个宁波,安徽没有。再后来倾
国之力搞浦东,浙江虽然靠得近,但是总体来说,得的少,被吸的
多,例如宁波港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洋山港取代,而这块地方本来还是
浙江的。浙江民企崛起时,其资本大多自筹,没有从上海得到过实际
好处,但是做大后,很多被上海挖去。安徽,虽然跟所谓的长三角一
衣带水,但是,从中获得的好处,也非常有限。奇瑞开始的时候,拿
不到准生证,靠无偿划拨部分股份给上汽,才艰难起步,可是做大
后,上海人又想打他的主意。港商大量投资珠三角,浙商进军江西,
而苏沪两地对邻近的贫穷安徽,并没有起到很好带动作用。从这方面
看,两地都不是幸运儿,要靠自身努力,才能起来。但是为什么有的
起来了,有的没起来呢,文化应该是最关键的。
什么是文化?说到文化,有人想起大剧院里上演的天鹅湖,有人说及
某地历代考了多少进士的状元村,有人拿土里挖出的几百年前的瓶瓶
罐罐说事,还有务实些的,认为就是人人不吐痰,守纪律就是有文
化,还有的说要多建学校才能有文化。本文所指的文化,与这些全无
系。何谓文化?与物质相对而言,人之所有,谓之物质,人之所想,
谓之文化,有高楼大厦,金银财宝,香车美女,这就是物质的。我虽
然一无所有,但是,我想上进,我想出人头地,我想拼搏奋斗,这就
是文化的。说到底,一个地方当下的大部分人的想法,就决定这个地
方的文化面貌。那么安徽人在想什么呢,浙江人又在想什么呢?假设
你闭着眼睛抓来一个安徽小孩,问他想干什么,十之八九,如果是农
村人,会说我想出去打工,然后挣钱回来盖房子娶老婆。如果是城里
的,多半会说,我想好好学习,然后考大学,然后能去上海,然后可以
在大公司上班。如果是浙江呢,代表性的想法是,我要搞什么什么生意
,也许是澡堂子生意,也许是兔子毛生意,但总是要创业,要当老板。
当然安徽人也不乏当老板的,浙江打工的肯定也比老板多。但是这里有
个量变质变的问题,安徽人里有创业想法的可能是百分之一,浙江可能
是百分之五,都不能算是特别高。但是一百个人里,如果有五个人要创
业并且付诸行动,那么他总要找合伙人,还要雇人,还要其他一些辅助
的行业,1个人起码可以带动10个人,那么总体上,就会有一半的人,进
入这个经济体系中。而且,一旦达到相当的规模,就会有带动效应,你搞
伞的生意发财了,大家看到了,都去搞伞的生意。更可贵的是,并没有造
成大家都去做生意就不好做的局面,而是形成了分工合作,你做伞骨,我
做伞柄,他做伞皮,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分,一个伞骨,又有几十个配
件,大家可以再各攻一项,此外,还有人搞输,有人搞销售,销售又有内
销,有外销,内销的又分几十个省,每个省又有几百个县,这样一来,把
全浙江的人都填进去都不够,而市场份额更有能做到全世界百分之九十几
的。所以经济的繁荣是理所当然的,不繁荣反而没理由。而在安徽,搞生
意的就只是零零星星的几个,这样当然就无法形成群聚效应,结果斗不过
浙江人,而一旦失败以后,那些旧势力的代表会格外的嘲笑他们,放大他
们的失败,使更多的人对搞生意心有余悸,而且还可以编出一整套的理论
来支持他们,比如,只有上学当官才是正途,作生意的都是骗子,是歪门
邪道,安徽人老实,不适合做生意,那些搞生意的都要有路子,没有当官
的做靠山搞不成,而实际上呢?就在安徽人自己的家门口,路子靠山都在
安徽人一边的情况下,许多浙江人发了大材,小到安徽一些县城,许多浙
江人搞的眼镜店,澡堂,性病治疗都红红火火。当然,并不存在什么决定
性的因素在里面,也许碰巧就是有个临界点,浙江人创业率超过了这个临
界点,于是就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人创业,而创业环境越来越好,
而安徽的创业率刚巧低于这一点,恶性循环,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创业。如
果说浙江的文化是创业文化,那么安徽的文化是什么呢?难道是不创业文
化,难道安徽人就不想过好日子,当然不是,安徽自有自己的上进之路。
那就是当官文化,人人都讨厌贪官,各地皆一,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安徽
人恨贪官,爱清官,认为有了很多清官,社会就变好了。浙江人根本对官
没有什么概念,官是弱势的,大家更尊敬大老板,而官是公务员,是为经
济服务的。所以在安徽,精英阶层都被吸收到官这一行列里面,而由于他
们是精英,天资就比别人聪明,又掌握了很多资源,所以权势非常大,可
以更有力的维护这一官阶层的利益,于是体制外的,就是生意人这一阶层
生存压力更大,他们很多最后,只好被迫投入前者的阵营,于是前者就更
加强大,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恶性循环。总结起来说,浙江的先进,先进
在文化,不是他们有钱他们聪明他们有人,而是他们的想法比安徽人想的
更对,更符合当下中国的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