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183|回复: 0

胡适与故乡----柯家骅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7120

回帖

6743

积分

状元

积分
6743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起早贪黑奖金点子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09-2-1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适以提倡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他十九岁留美,一住七年。一九三八年又以特命全权大使驻美。抗日战争胜利后,除短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外,又回美国再住十年,可说胡适一生一半时间都是在美国度过的。
     胡适年轻时即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来到欧美资产阶级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不免对欧美标榜的自由、民主,一往情深。五四运动胡适率先高举"德先生"、"赛先生"的大旗,向传统旧文化开火。
     实事求是地讲,胡适在学行方面都是很有根柢的人。他的乡土感情,是很浓厚的。例如他早年在北平任大学教授时,曾下定决定不谈政治,专心致力于学问,但却情愿兼任绩溪同乡会会长,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关心同乡的福利事业。同乡人希望保存他的墨迹作纪念的,他都是欣然挥毫满足要求,罢名时总喜欢加上"绩溪同乡"或"徽州同乡"字样。他晚年给在台湾出版的《绩溪县志》题词"努力做徽骆驼",表明他对徽州老乡寄予深厚的赞美、期望之情。
     他的饮食习惯也徽州化。他一直喜欢吃徽州锅、馃。在美的最后十年,还曾以徽州菜炒豆渣请客佐餐。也许如俗语所说"美不美乡中水"吧!他在那样一个一切追求时髦的洋世界里,却把豆腐渣当作美味以飨嘉宾,可见他的爱乡之情,是老而弥笃了!     因为胡适没有旧官场的手段,在故乡亲友中不搞庸俗的夤缘关系,不轻率给人写引荐信(例如:一个跟随他父亲多年的老保姆,请胡适为他儿子介绍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胡本着量才录用的原则,只帮助他在一个墨厂里谋得了一个很费体力的制墨工作),因而被家乡人认为他是一个寡恩薄情的人。与他相反,他的本家兄弟胡卓林,在上海经商办企业,却带了许多家乡人到上海就业,因此上庄村过去曾流传过"宁要一个胡卓林,不要十个胡适之"之悦。
其实胡适对故乡是有深情的,列举事实扼要说明:
(一)资助上庄小学和建立故乡图书馆
胡适组织旅外同乡会成立校董会,为毓英小学筹备经费,使之于一九二八年正式成立。胡适亲自兼任该小学校长(名誉职),并亲自为学校物色教师,又自出年俸二百四十元的高薪,聘请歙人鲍剑奴(南京教育学院毕业,古文、时文、音乐、体育、美术均可)来校任教。时人称赞"大博士"请来"小博士"。并有书信寄给胡近仁,请他不必教课,只负责教务。并曾介绍当时北大学生石原皋和我父柯莘麓担任教职。另方面对学校教育内容也提出一些具体意见。
一九一五年三月八日,他拟了一个理想中之藏书楼方案。并说:"吾归国后,每至一地,必提供建立一公共藏书楼,在里即将建绩溪阅书社,在外即将建皖南藏书楼,......以比英之大英博物馆......亦报国之一端也。"一九二六年,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倡议,并捐献图书三千册成立绩溪图书馆,约在一九三0年,胡适还致书族人胡近仁,要他在上庄择地开办图书馆,并准备将座落在杨林桥畔的自己的房产捐作图书馆馆址之用。后因胡近仁谢世而未果。
(二)倡议建立县志馆、公墓、
一九三四年胡适为编篡《绩溪县志》撰写了一篇倡议书,并允任《绩溪县志》的特约编辑,还将自己所藏的万历、康熙、乾隆三部县志捐献县志馆。
一九三一年,胡适作为绩溪止原公墓发起人之一,在倡议书《公墓启》中指出:"是风水之学的中心,所以坟墓也特别讲究。徽州的好山水都被泥神木偶和死人分占完了。究竟我们徽州人民受了风水多少好处呢?"在暂不能推广火葬的情况下,他主张建立公墓作为民俗改良的一种可取步骤。
(三)支持成立绩溪第一所公立医院,并为受灾学校捐款
一九四八年前,绩溪人民苦于缺乏公立医院,当地士绅胡运中曾赴外地筹资创办,后来找到胡适,由胡出面写信给救济总署分署负责人叶元龙,由叶调拨五十张病床的医疗设备用品,成立了绩溪公立医院(为绩溪县人民医院前身)。
抗日战争期间,绩溪训勤小学(即现坦头村小学)曾作江苏省立临中校址,不慎失火烧毁。胡适曾为此致函原教育部朱家骅,由朱指示叶元龙调拨面粉一千袋,作为复校基金。
(四)资助修建绩旌山路--杨桃岑
杭日战争后期,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因逃避汪伪政权上海伪市长周佛海的纠缠(拉拢入伪政权),于一九四五年回到上庄居住。江的娘家旌德江村,距上庄约四十华里,山路崎岖,年久失修,江返里后即亲自在旺川鲍家村请工匠监修。由石工鲍春华带领二十余人在半山顶连续施工近二年(其子鲍顺来烧饭送水),始完工。胡适为示感谢之意(鲍春华也是为胡适之父修建墓地的负责人),在鲍五十岁时还送来贺联。抗战胜利后江冬秀由沪返北京,仍关心该山路的修建问题。一九四六年四月,胡适也致函我的父亲说:"杨桃岑的修理,如款项不敷,望告我们,当早日设法加捐。"
(五)担任《微音》顾问,经常为该刊撰稿
《微音》是徽宁旅外同乡集资于一九二二年在沪创办的刊物(月刊)。胡适亲自为该刊题刊名,与陶行知同为该刊顾问,经常为该刊撰稿。一九二五年九月,曾应该刊出版社"徽社"之邀,前往讲演《中西文化问题》。一九二六年七月,胡适赴英国参加庚款咨询委员会会议,在李大钊建议下,他取道莫斯科赴欧。在莫斯科停留三天,参观访问,发回几篇通讯,对新俄讲了一些观感。国内一些反动军阀及政客认为胡适也"赤化"了。其中写给徐志摩的信,即发表在《微音》一九二七年一月第卅、卅一期合刊上。中间曾写到"政治上的历史只是《红楼梦》上说的不是东风压了西风,便是西风压了东风"。由于胡适和陶行知的关怀和支持,《微音》在当时对发展徽州的新文化运动起了启蒙作用。
     胡适对家乡早日帮助过他的人,是有恩必报的。他出洋留学,因家境贫穷,全靠仁里同学程乐亭之父资助二百元,才克成行。乐亭早死,胡适为之作传,写挽诗。程父逝世时,胡适送给四百元奠仪,其中不无感恩图报之意。胡留美启程前夕,不慎被扒手将路费偷去,事为同乡任职瑞生和茶庄的胡节甫得悉,乃解囊相助三百元。胡适学成归国时,胡节甫商场失败,竟佗傺以死,适之深为恸悼,特为之作一挽联:"君是一个失败英雄,而今已矣。我洒几滴感恩涕泪,何日忘之。"并资助其孙胡继光入名牌学校念书(现为浩寨中学退休教师)。
    胡适对故乡人真挚、谦逊、尊敬。胡适无论在故乡期间,或在京沪时,乡人来见,总是平易近人,热情招待。他的客人很多,有时不能不对会客时间加以限制,唯对故乡人却大都不受此限。乡人慕名求赐墨迹,几乎均能满足,曾在南京胡开文墨店及上海亚东图书馆工作过的职工、学徒,对此事均知之甚详。族叔胡祥木大胡适四岁,他十七岁入郡庠,很有文采。胡适与他经常有书信往来,不单以家事相托,而且胡适还通过近仁,对家乡人口变动等情况作社会调查。胡近仁染上吸鸦片恶习,胡适写信给他,劝其不要暴弃自己,沉迷不返,言词恳切,真挚感情跃然纸上。我的父亲,年轻时在上海亚东南大习医,业余时间,喜爱文学,与同乡人参与《微音》编辑写作;抗日战争时曾任军医,为抗日健儿服务,以后一直在家乡行医。胡适多次和他通信,谈论诗文及对家乡一些掌故和风俗的质疑。
     故乡人对胡适的怀乡之情,大部分是能理解的。一九四一年,是胡适五十寿辰,当时他任驻美大使,正在国外动员美国援华共同对日作战。绩溪县当时县长朱亚云应故乡人民的要求,亲自送匾额,上书"持节宣威",悬挂于上庄祠堂大门上方,表示对胡适的敬意,并将上庄村易名为"适之村"。
     由于历史的原因,胡适于一九四九年离开大陆,未能再返故乡。一九六二年病逝于台湾。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同胡适一样有很深厚的故乡祖国之情。台湾同胞把胡适的诗词《希望》、("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谱成思乡之曲,我们从共同思乡的心音里,听到了祖国即将统一的希望。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3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