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访山人
歙城河西,飞架着一座的石桥,桥头有座“太白楼”,这是徽州的名胜古迹之一。为什么在这里建造了这座“太白楼”呢?唐代大诗人李白到过歙县吗?据县志记载,这位豪放的诗人,为访山人,确实到过歙县。这里还有个动人的故事呢。
那是李白生活的唐代,歙城有位隐居的诗人许宣平,他又叫许山人,住在云雾缭绕,密林深 深的紫阳山南坞。他不食烟火食,只尝山珍味,又好酒受诗,常常砍点柴到城里去卖,柴担上挂着花瓢和竹杖,花瓢用来盛酒,竹杖是酒醉后用来拄着走路的。山人每次醉后,即诗兴大发,常常独自念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酒家何处?穿云入翠微。”他生活的多么自在啊!这位许仙人还有个好品性,就是乐于救济生活困难的人,自己尚且打柴为生,勉强度日,但见了穷苦人,他肯施舍,宁愿连酒也不喝了,把所余的几文钱都送给他人。许多受惠的百姓要了他的辛苦钱,都感激涕零,请问他的大名,他从来不说,实在拗不过别人的再三求问,那许山人就回上一句:“我是山里人!”如果再问他住哪个山里,他就闭口不说了,再拗不过追问,他就用手随便一指寻远远的群山说:“喏,就那山里。”他这一指不打紧,却害苦了要找他答谢的百姓。他们三三二二地去深山里去寻访他,却总找不到他的身影。那些老百姓议论开了:这山里人说不定是个神仙呢!
许山人不是神仙,但确实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有人发现他在墙上题的一首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诗人的闲情逸致,溢于字里行间,他与“明月”为友,和“碧泉”作伴,加上樵夫的幽默,谷鸟的戏游,他简直生活在仙境里,乐而不知老了!这位山人的壁上诗,后来让人辗转流传,竟写到河南洛阳城的同华传舍(类似现在的旅社)的墙上去了。唐天宝年间,李白偶见此诗,大为赞赏,连连抚掌,脱口说:“此仙人诗也!”李白听说作诗的人在皖南,便不远千里,跋涉而来,以求一见。他到县城练江岸边的紫阳山下,在綄纱河埠等着过渡。过不多久,只见流水清清的河面上,飘来一只破船,一老翁手执船篙顺流而下,神姿飘洒,李白等不及船靠岸,老远就急急喊道:“老人家,你可知道这里有位许仙,家住何处?”这位老人将船靠定认真地问道:“您要打听的是哪位许仙啊?”李白道:“我要找的是会作诗的许仙。”说着,忙从怀里掏出自己手抄的那首壁上诗,递到撑船老翁面前说道:“老从家,您看这首诗多妙啊,我要找的就是做这首诗的许仙,向他讨教呢。”“噢!”老人接过诗,略一过目,嗯嗯便笑开了,不再答话,双手将船篙扶直,竟赋起诗来:“门前一杆竹,便是许公家。”这真是奇遇了,原来这撑船的老翁,就是李白要找的许仙―――许山人。当时李白寻仙心切,没有细细思量这句话的意思,以为过渡以后上山去找门前有一竽竹的便是许家了。于是很快就过了渡,向老翁道了谢,就漫步登山。誰知他走遍了群山,却不见门前有一竽竹的人家,又只得再打听,有一樵夫告诉他:“若问区区何处住,门前一带马兰花。”这位大诗人决心再找到许仙,就睁大眼睛,专找马兰花。又先后问了不少人,都说是有个老人常出没山中。但不知他姓甚名誰,家住哪里。诗人求才不得,万分懊丧,这时只见前面有座茅庵,他急步向前,诗人便以怅怅之情,在庵壁上题诗道:“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他是多么遗憾啊!这诗仙真不容易找,誰知他是当面错过了。这许山人也真古怪,别人专为寻访他而来,他却当面不说清,害人找得好苦哇!后来,据说李白上黄山遨游去了,黄山的绮丽风光冲淡了他访仙不得的惆怅,激起了他的诗兴,至今县志上还留下他黄山之行的绚丽诗章。而许山人呢,当他再一次醉后吟诗,日西而归时见到了李白庵壁上留下的手迹时,他是多么的后悔,不禁连声自语:“太白啊太白!为什么你不说一声是太白呢?现在又去哪儿去寻太白呢?”这一夜,山人象失去了什么珍宝,辗转不能入睡。这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歙县人民为了纪念大诗人李白来古城游访,因而建造了这座太白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