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新形象 行行出状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熟练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总体不高且参差不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忽视了对学徒工的培养,招聘员工注重学历和文凭,忽视了技能,高知低能人员充斥,客观上造成了产业工人短缺。 此外,随着企业分配制度的市场化,很多熟练技工担心下岗分流,也不愿意带徒,加上社会对高学历的偏重,新工人心理浮躁,不愿潜心钻研生产技术,使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技能,乃至“独门绝活”面临失传。“中国造”要提高档次,在世界市场占据应有的地位,必须从根本上重视提高产业工人的理论、技术和社会素质,消除社会上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社会痼疾,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的投资,提高产业工人的福利和收入水平。
我国职业学校与企业脱节,职教生升学渠道不畅,传统观念制约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瑞士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给职业教育人才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瑞士人认为,职业有分工的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样受到社会的尊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上职业学校或上大学,很少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况且,职校生可通过夜校和自学上大学。瑞士许多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老板就是学徒工出身, 他们靠自身的努力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鉴于此,国家应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继续升学的便利条件,使更多家庭愿意让孩子进入职业学校,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经济和社会地位,大力提倡“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形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定期表彰奖励高技能青年工人,将拥有一定技能作为晋升管理岗位、加薪、评选劳动模范的条件之一,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其次,职业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尽早提供职业指导和咨询,把职业指导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提前规划未来职业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政府、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设计相应课程内容和考试标准,培养劳动力市场亟须的技能劳动者。
再次,完善职业教育体制。1933年,瑞士颁布了实施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法。2004年经修订后颁布实施了联邦职业和专业教育及培训法。规定了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具体专业的教学以及学徒培训内容、从业人格资格、质量控制机制等。我国应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行业协会和企业职责,建立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基金,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学生培训,完善工学结合、质量监督检查机制,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职业学校评价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