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士川人 于 2011-2-28 22:57 编辑
记者 王立武 |
安徽歙县政府日前决定实施总投资达1.6亿元的徽州古城内的徽州府衙复建工程,该项目将由徽州古城管理委员会引资建设,整个工程计划在2年内完成。 徽州府衙复建工程,迅速引起有关专家和当地市民的热议。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否有必要用巨大的财力、物力和土地去重复前人的东西?复建徽州府衙,是还原古城历史原貌还是制造假文物? 歙县徽州古城 记者 冯赣勇 摄 歙县徽州古城内的徽式建筑 记者 冯赣勇 摄 1.6亿元复建徽州府衙 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千年以来就是府县同城,直至近代才告终结,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被史学界并称作当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歙县仍有明清古民居数千幢,古祠堂上百处,牌坊108座,保存地面文物613处。 徽州府衙一直是歙县这个徽州府城留下的诸多文化遗存之一,直至上世纪80年代,古老的徽州府衙被人为拆除,并在原址上兴建了新的县政府大楼。 为整合徽州古城内的文物资源,从2005年开始,歙县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对古城进行了新的规划。除将县机关迁出古城外,歙县县政府还斥资2.8亿元对徽州古城内的古城墙、钟鼓楼、府前街等景观文物全面进行保护性修复,对古城内的中和街、斗山街、十横街、大北街、中山巷及打箍井街等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性修建与开发。 已通过评审的《歙县徽州府衙历史地段保护修建性详细规划》向社会公示,徽州府衙将按明代府衙资料及风貌复建,成为歙县古城的徽文化核心区。 “徽园”大石牌坊 记者 冯赣勇 摄 占地36亩的徽州府衙在原址复建,由南谯楼、仪门、正堂院落、后堂院落和廨舍院落五大组群,按明清府衙建筑格局资料恢复。南谯楼外组群恢复府衙原有格局,包括照墙、左侧钟楼、承宣坊、左侧旌善亭以及右侧申明亭等,再现明代府衙“规模宏敞,面势雄正,聿成伟观,人心欢悦”的旧貌。 “知府断案”的正堂,是徽州府衙的主体,按清代形制恢复,还要恢复府衙仪门、息民亭和戒石碑亭等。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击鼓鸣冤”的场景,看到清知府劝说百姓息讼与守律的内容。 据介绍,游客进入修复后的徽州府衙,会看到府衙建筑群依中轴线而成,就和故宫一样。在这个建筑空间里,“照壁、承宣坊-旌善亭、申明亭-南谯楼、中心广场-仪门-戒石碑亭-正堂-后堂-宅门-宅前堂-宅后堂-清心阁”等依次而落。核心轴线把各个半开放型小广场串连起来。 徽州府衙区域内还会建徽州历史主题博物馆,包括徽州名人馆、地方历史馆、徽州书画馆、徽州传统工艺馆、徽州民俗馆等。主题展馆和府衙建筑为载体,展示徽文化,包括以府衙文化为核心的徽州历史、徽学、徽州民俗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