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314|回复: 1

徽文化之两地书

[复制链接]

25

主题

4343

回帖

1350

积分

进士

积分
1350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金点子奖

发表于 2009-3-8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混沌初辟,上帝害怕亚当孤单,乘其熟睡,抽取他身上的一根肋骨,造就了一个女人。此后,女人遂成了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而男人则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去依恋妻子,与她结为一体……,一旦分离,难免就有相思的烦恼,以及拉呱絮聒之必要。大概从那时开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夫妻之间的两地书便已出现。
     及至明清,教人撰写书信的尺牍活套层出迭现。这些活套,有的反映了某个区域颇为普遍的社会实态,具有特别的研究价值。譬如,清代婺源人汪文芳所辑的《增补书柬活套》流传极广,在徽州,几乎各个县份都有该书的刊本和抄本。其中的活套,就反映了徽州人日常生活及商业活动中的诸多应酬。此类活套,主要分为问候、思慕、庆贺、慰唁、馈送、邀约、借贷、荐托、箴规、索取和延聘等,各类都有套语——这是根据事由的分类。还有的则根据信函的书写者,分为各种情形。以家书类为例,就分作“祖在家(示孙)”、“孙在外(禀祖)”、“孙在家(禀祖)”、“父在家(示子)”、“子在外(禀父)”、“父在外(示子)”、“子在家(禀父)”、“伯叔在家寄侄”、“侄外奉伯叔”、“伯叔在外寄侄”、“在家奉伯叔”、“兄在外寄弟”、“弟在家奉兄”、“兄在家寄弟”、“弟在外奉兄”、“母示子书”、“子在外禀母”、“夫寄妻”和“妻寄夫”等。这些活套,有的也叫“写信不求人”,意思是应用者不需要找人帮忙,只要填入相关人等的名讳即可。
    有的活套甚至被编成启蒙读物,将写信时的遣词用字都一一编入。如刊本《汪大盛新刻详正汇采书信要言》(简称《书信要言》)全书为四言,中间部分分门别类地列举了写信的套语。譬如,妻子写给丈夫的内容就有不少:
    女儿起嫁,我难作主,接他不多,你回议处,无人嘀量,实难应许,盆桶有限,奁仪使女,首饰衣服,箱笼橱椅,衣架须毬,门幔帐坠,器皿铺陈,……备办不周,受他言语,儿女分上,再三难阻,你躲不归,尽是我举,讨尽日吉日舌,受尽苦楚。
    时下作田,节临谷雨,浸谷撒秧,当先预备,灰粪牛租,临期难具,割麦莳田,无人相助,早起夜眠,十分忧虑……
    媳妇儿孙,不受训诲,生事冤家,惹人恼燥,柱[枉]废[费]心机,全无所靠,四处嬉游,家赀荡废,……汝我命低,终难过世,不得他力,反加着忄吉,玷辱祖宗,带累亲戚……
    你在途中,务宜将息,晏些起程,早些歇息,且自宽心,不可恼忄吉,忍耐回家,嘀量算计,只此报知,收拾仔细。
    该书发现于徽州,印刷颇为粗糙,文字亦多错讹。从“汪大盛”的名字来看,这应是徽州人编辑或出版的一册启蒙读物。信中有不少方言土语,“日吉日舌”的意思大概是被人说了闲话。从中可见,徽州妇人家长里短絮絮叨叨,备述女儿出嫁、置办妆奁的破费及难处。接着说雇人做农活,遭磨洋工,丈夫寄钱无多,不够应付。此外,还涉及婆媳之间的尖锐矛盾,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分家另过。最后是嘱咐丈夫在外保重,不可气恼……
    此类夫妻间的两地书,在明清时代所见颇多。譬如,徽州文书抄本中就收录了一份相当有趣的信函。从中,我们仿佛看到,寒夜孤灯之下,一位商人妇正拈管展笺,书写心事恨词:
    信奉良人知之:常言俗语,无文且喜。二大人康泰,儿女安宁。前接来银十两,猪油拾斤,欠账零零碎碎,算来不够还人。
   “良人”是对丈夫的称呼。老夫老妻虽然未必完全是爱弛情衰,但整日价忙于柴米油盐生意琐事,通常情况下,没有什么风花雪月卿卿我我需要表白,除非发生大的变故才需相互通报,故曰“无文且喜”,亦即所谓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妻子先是照例寒暄,叙说公公婆婆及儿女一切都好,接着说收到寄来的银钱十两和猪油十斤,临了还抱怨寄下的银钱不够开销……
    这一段话具有浓厚的徽州乡土背景。明清以来,徽商外出,经常要往家中寄送猪油。据说,在江南各地,有一种人拿着竹节,每天到肉摊上收购猪油,收到后就装入桶内销往徽州。有一首《收猪油》的竹枝词这样写道:“两只竹节收猪油,每日派人肉铺兜。猪油收来作何用,装入桶内销徽州。徽州地方少猪肉,猪油燉酱夸口福。更把猪油冲碗汤,吃得肚肠滑漉漉。”江浙一带滩簧编出的笑话,说的是“徽州朝奉,富而啬,好绷场面,日进青菜豆腐,而悬猪油少许于墙角,餐后,揩油于唇,立大门前告人曰:我家今天吃猪油炖酱。”虽然说“猪油燉酱夸口福”,典出江南一带讥讽徽州人为揩油之祖师的笑话,但嗜好猪油为徽州的风俗,这一点并无疑义。徽州绩溪人胡适先生在其口述自传中就曾说过:“……我们徽州人一般都靠在城市里经商的家人按时接济。接济的项目并不限于金钱;有时也兼及食物。例如咸猪油(腊油),有时也从老远的地方被送回家乡。”可见,这封书信的乡土色彩极为浓厚。
    正月元宵灯节,红烛点了八斤,清明标挂在迩,冤孽又要用银。社屋呼唱[猖]做戏,班名便是奇音,公众用银十两,派到我家二星。驼背叔公点戏,做了《舍郎》、《古城》。
    元宵、清明等岁时节日有不少开销,如红烛就点了八斤(徽州的蜡烛是论斤计算)。“标挂”也叫“挂钱”或“挂纸”,清初《新安竹枝词》有“鼓吹喧阗拥不开,牲拴列架走舆儓,问渠底事忙如许,唐宋坟头挂纸来。”就是指清明扫墓时,将白纸条挂在坟墓上,以祭奠亡灵。在徽州,“社则有屋,宗则有祠”,如果说宗祠反映了一姓的血缘脉络,那么社屋则凸显了人们的地缘关系。在社祭时有的需要祭祀五猖神,祭祀的仪式称为“呼猖”。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的短文,说儿时到绍兴东关去看五猖会,神像是五个男人。其实,五猖神源出皖南。民间祭祀时,需谨备长江鲜鱼、三牲福事、干净斋饭和水花豆腐等,拜请五方诸位众神——风猖神王、狂猖神王、毛猖神王、野猖神王和伤猖神王。而祭神时例须做戏酬神,此处做戏的戏班名叫“奇音班”,由大家凑份子聘请。从这封信来看,当时,全村共花了十两银子,写信的妇人家出了“二星”。“星”是秤杆上标记斤、两、钱的小点,这里的“二星”可能指的是二钱。戏是由驼背叔公点的,做了两出戏,一出叫《舍郎》,一出叫《古城》。
    喜儿台前闯祸,三害打骂上门,“半世死”骂过不了,“少年亡”骂过不宁,气得我心里跌丁丁,骇得我手脚如冰,馒头、肉包倍[赔]礼,百般小心出门。
    这是说儿子(喜儿)在看戏的台前闯祸,一个绰号“三害”的人打上门来,自己遭人辱骂,被骂得非常难听,什么“半世死”,什么“少年亡”,什么难听的就骂什么。自己虽然气得不得了,但也只好忍气吞声,拿出一些食物来低三下四地赔礼道歉。商人妇讲这些话,意思是说家里没有男人支撑门户,所以备受他人欺凌,也以此衬托出自己咽苦吞涩,既当爹又当妈、管束子弟之不易。
    荷花偷吃冷粽,重阳肚痛至今,请医服药不效,求神问挂[卦]不灵,菜园无人料理,挑粪也要倩人。
    荷花可能是个丫环,因重阳日偷吃了冷粽而一直肚子疼痛,无论是请医生还是求神保佑都不奏效,所以无人浇菜挑粪,家务可谓千头万绪。说这些话,又在表示自己早起晚息,杂事萦心,世态人情经历多多,持家相当辛苦。
    今年新娶侄息[媳],讲话又不听人,题[提]起女中针指,全然莫莫[默默]无闻,况且好吃懒做,兼之又不成人,日日人家去坐,时时多嘴多唇,得在邻居啕气,人人看家面情,不但人品丑陋,而且塔鞋拖裙。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我看来,其实,两个女人就足够上演数台戏了。年纪大的总归看不惯年轻人的做派,而在晚辈眼里,倚老卖老恐怕也同样讨嫌。从上述的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在商人妇眼里,刚过门的侄媳妇人长得丑陋不堪,穿着疲疲沓沓,不仅描鸾刺绣各色女工一样不晓,而且为人好吃懒做,四处游荡,多嘴多舌,经常与人啕气(“啕气”亦即淘气,也就是生气的意思)。
    癞痢叔公酒后,无得[缘]无故出言骂人,与他理论几句,反彼[被]强闯欧[殴]凶,意欲下府告状,幸看庞伯讲请[情]。
    癞痢叔公酒后撒疯,无缘无故骂了我,妇人家与之理论几句,反而被他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我气不过,很想到徽州府告状去,但被中人庞伯劝阻。平居乡里门前朝暮,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只是自己屡屡受人欺侮——这也是在诉说家中因无男人主持,为妻的好苦也么哥!
    黑娘日前分娩,生下一位千金,送我鸭子十个,外有喜酒一壶,回去银锁一把,肚肺一副三斤。玉招姑娘生日,又要送盒人情,崐原喜烛一对,洪坑索面三斤,百般家用浩大,人情四季纷纷。家中无去[处]想法,千万多寄些银。
    妇人饱谙家务应酬,一家一计,肠肚萦牵——邻人或亲戚黑娘生了女儿,送了十个鸭蛋,外加一壶喜酒,礼尚往来,只得将一把银锁和三斤肚肺作为回礼。玉招姑娘生日,又要送上喜烛、索面等人情,开销实在不少。“崐原喜烛”和“洪坑索面”均为清代徽州的送礼佳品。乾隆时人吴梅颠的《徽城竹枝词》有曰:“通行送礼祝年高,尖嘴蒸成大寿桃。泼刺盆鱼金字烛,洪坑挂面上丰糕。”稍后佚名所著的《歙西竹枝词》中亦称:“方物驰名各善长,洪坑索面匣儿装。”可见,“洪坑挂面”亦即“洪坑索面”,显为“通行送礼”之必备。“徽城”指的是徽州府城,亦即歙县县城(歙县为徽州府附郭首县,府、县同城)。“歙西”则指歙县西乡,现在著名的旅游胜地棠樾、唐模等景点均位于此地,在明清时期,该处为徽州盐、典巨商麇居之地,风俗极其奢华。《歙西竹枝词》曰:“谋生远客不忘家,女掌男权费用骄。寅借卯粮拖店帐,人情人面做虚花。”这是指责妇人主持家政,仗着丈夫在外经商大手大脚地讲排场。而从商人妇的立场着眼,家里虽然还不到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地步,但巧妇确实难为,故而切望丈夫多寄些银钱回家接济。此处的“处”写作“去”,并非一般的笔误,似有方言的背景存焉。
    大女儿年岁不少,二女儿长大成人,麻瘩姑娘作代[伐],亲家也在本村,大女婿     苏州生意,二女婿亦在阊门,闻闻(按:疑衍一“闻”字)得小官伶俐,家私却有千金,   偏嘴姨夫会过,说来亲上加亲。
    此处所话家常,讲到两位女儿的出阁亲事——找的女婿都在苏州做生意,为人均聪明伶俐,而且家里也很有钱。当时的阊门(苏州),就像前一二十年的深圳、现在的上海一样,是世人心目中打工赚钱的好地方。根据明代中叶的标准,徽州人家以财富多寡分为“上饶”、“中饶”和“稍饶”之家。到清代,有千金家私的大概仍属于“中饶之家”,也就是比小康更为富裕的家庭。找了这么好的婆家,岂非表明自己非常能干?
    大孩儿在店生意,早晚叫他用心,银水教他看看,戥(等)秤要学称称,将来年纪不小,家中已曾说亲,姑娘年有十二,人品也还精伶,好过亲家太太,聘礼不接多少,只接好银一斤。
    这是嘱咐丈夫要让大儿子认真习学生意,学好生意场上的各种基本功——如看秤、识别真假银钱,等等。并说自已已为长子找好媳妇,不仅为人比较聪明,而且还不需要费太多的花红彩礼,可以说是拣了个大便宜。这也同样是在评功摆好,自矜能将家务擘划得井井有条。
    细儿二月上学,送从富贵先生,只好描红把笔,教法看来中平,吃饭几碗不饱,菜蔬一扫尽空,好酒壹壶不醉,还说供饭不精。从前托他写信,他推肚痛不能,一连过了几日,并无一字回音,此信竟无人写,…幸亏细心叔公,但略一笔挥成。
    这是抱怨请来的私塾先生教书非常平庸,但却食量逾人,吃饭不仅要吃好几碗,而且风卷残云般地将蔬菜一扫而空。又喜欢衔杯漱醪,恣其饕餮,酒量相当之大,一壶老酒都见底了居然还不会醉。尽管吃得这么多,他还在抱怨说东家供应的饭菜不够精好。平常连信都不肯代笔,只是推托自己肚子痛,所以交代他写的信好几天都没有写出。幸亏那位细心叔公,帮我写了那封信。如此等等,真是烦心倦目,怨结愁肠……
    根据文献记载,不少徽州人对于私塾先生相当刻薄,近世胡梦龄的《黟俗小纪》指出:“我邑风俗,于蒙师非但不知所择,而且待之甚薄,束修极菲,子弟相从,还讲情面。而山村小族更不加意,只贪便宜,虽市夫匠艺可充馆师,鲁鱼亥豕之诮,往往皆是,此真莫大之忧也。”这虽然指的是黟县一地的情况,但在徽州的许多地方均较普遍。清代民国时期流行于徽州的《蒙馆经》抄本,大致反映了蒙师的处馆生活,“一入门来百事牵,戏联排[牌]匾并堂联,精神尽抖周旋遍,辛苦何尝见着钱”。塾师待遇既薄,教书自然平庸。
    在上揭的长吁短叹嗟嗟怨怨中,妇人从各个方面明说暗示自己持家极为辛苦,也相当能干,言外之意无非是——“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像我这样出色当行的女人,你能娶到手做老婆,真是你前辈子修来的福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进而提醒对方家有贤妻,不可辜恩负德,更切莫“弃了甜桃绕山寻醋梨”!
    在摆了自己的一大堆功劳之后,这封信笔锋一转,以骤雨打新荷之势兴师问罪:
    所闻你在外娶妾,如何大胆糊[胡]行?年纪有了四十,也须灭了火性,思前我待你恩情,如果有了此事,星夜赶到店中,骂一声“狐狸精贱人”,看你如何做人?且问你为何停妻再娶,吵闹不得安宁。
    霎时间怨雾凄迷悲风乱吼,实际上直到此处,妇人才真正切入正题:我听说你在外面找了小老婆,怎么这么大胆?你年纪也有四十岁,已经不是火力生猛的青春小伙了,欲火煽动,津液易枯,本来不应该如此花心,在外蝶意偷香、贪欢嫩蕊。你该想想我以前对你的恩情吧,倘若确曾恋酒迷歌意马心猿,我会昼夜兼程赶到你的店里,骂一声“狐狸精贱人”,看你如何做人?再问你为什么折柳攀花,吵闹得天翻地覆。对于这样的后果,当事人大概不难逆料。俗话说:“宁食三寸葱,不逢醋一盅;宁食五斗蒜,不逢醋一罐”——醋海生波的能量,着实不容小觑。《型世言》第二十六回写寓居杭州箭桥大街的徽州盐商吴爚,吃不成羊肉反惹一身羶,在外吃亲友耻笑,在家遭妪人痛骂:“没廉耻入娘贼,瞒我去讨甚小老婆,天有眼,银子没了,又吃恶官司!”而新发现的徽商小说《我之小史》也曾提及,作者詹鸣铎之父詹蕃桢在杭州纳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不料为其祖母所知,后者赶到杭州“勃然大怒,拍案一声,惊得行内诸人备聚,祖母大骂,伙老观喜,进茶于几,一掌打去,茶几都翻。众人一齐来劝,扶入内进,我的母亲、父亲,霎时仝到,对之跪下。我与礼先、庆林、江氏、春莺及翠季二妹,亦皆一齐跪下,涕泣哀求。半晌之后,方始略为霁威,但怒气仍不息。是日大骂,闹及夜半”。詹氏母亲较为懦弱,而祖母则极强悍。试想,老孺人尚非应该吃醋的当事人,但即便如此,她的吵闹,也已让意惹情牵的詹蕃桢难以招架,最后只得任好梦痴逐流水……
  为了摆脱“狐狸精贱人”似有若无的阴影,妇人的策略是有枣没枣打一竿瞧瞧,接着,她下了最后通牒,薄批细切,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倘若无有此事,限你四月回程,家计现在逼迫,为何又娶妖精?我今旧病发作,险遭一命归阴,幸门[蒙]祖宗保佑,又许一个愿心:来家杭州经过,多带几把金银,头脚鞋面多要,头油也要几斤,大女儿胭脂花粉,二女儿要丝带头绳,细儿无有暖帽,衣裳多不合身,有庆裤袜旧破,荷花亦无单裙,我也不要别物,只是虚亏,要吃人参。
    此处让丈夫限期返归故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指明要他在回家时,应捎带各种各样的礼物,送给家里的荆妻、儿女以及奴仆、丫环。这里软硬兼施,以柔克刚,说自己是“旧病发作”,险些丧了性命,表现出弱不禁风的样子,以博得男人的怜悯和疼爱。这就像两军对垒,临阵厮杀得难解难分的一方突然掉头拨马便逃,其实是卖个破绽,后方则早已准备好一根结结实实的绊马索……。果不其然,工愁善病的女人声言不要别的东西,“只是虚亏,要吃人参”。徽州人素以俭啬著称于世,明人谢肇淛曾经感慨:徽人“衣食亦甚菲啬,薄糜盐虀,欣然一饱。……至其菲衣恶食,纤啬委琐,四方之人,皆传以为口实,不虚也!”平素节俭持家的老婆,看来这番是动了狠念,不惜狠狠斩上一刀,让男人出点血,以便长些记性——要他多带盘缠,从销金锅、锦绣窟买来人参给自己补补,谁让他有在外寻花问柳的嫌疑呢?想来,虚亏的恐怕不是妇人的身子,而是忿忿不平的内心吧!
    当然,一味的强悍要挟笼络不了异地夫君那摇摆不定的心,峰回路转,家主婆柔肠脉脉,接着对丈夫赶回徽州的旅程做了细致的安排,水一程,山一程,风一更,雨一更,处处可见其人的细心周到和办事果断:
    叫船须当赶快,不可沿途搭人,富阳、桐芦[庐]经过,七里龙[泷]也要小心,到了严州加纤,水路更要赶行,船上出恭仔细,夜间火烛小心,路上冷物少吃,尤恐吃了坏人,平安到了梁下,千万不可步行,雇轿抬到家里,铺盖交与足人。
    路迢遥烟水千叠,透过文字,妇人的心绪似已飞到了云际归帆。在这里,她仔细叮嘱在返乡途中的夜静云帆月影风烛之种种注意事项。丈夫应当是在江浙一带务工经商,所以是从钱塘江、富春江和新安江逆流而上回到徽州。信中提及的富阳、桐庐一带,是钱塘江流域最美的一段水路,南朝吴均写信给友人朱元思,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之喻。他“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   映,有时见日……
     收入《古文观止》的这封文言短札清新隽永,水声山色,竞来相娱。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水秀山奇冠绝天下。文中提及,即使是热衷功名的人,望一眼如此美丽的峰峦也会欲心顿减,挣破名缠利锁,参透荣华富贵。而这段水路更是无数徽州朝奉返归桑梓的必经之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恰可与前述的不惑之年“也须灭了火性”比照而观。
    从桐庐溯流而上,便是新安江。新安江水路素有“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的说法,逆流上滩的艰难于此可见。“七里泷”也叫七里滩,与严陵濑相接。元曲有《严子陵垂钓七里滩》,说的便是此处。严子陵为东汉会稽余姚人,天性旷达,少有高名,与刘秀同学。及至汉光武即位,他改名换姓隐居,不受朝廷征辟,后寄情山水,归耕于富春江上。七里泷及严陵濑一带,即有严子陵的诸多遗迹。而就地理形势而言,七里泷两山夹峙,水驶如箭,当地谚云“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就是指该处舟行艰于牵挽,完全根据风速的大小为行船速度之快慢。据说,船到此处,舟人饱张风帆,乘客尽启篷窗,但见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画眉竹鸡,啼声清越。值此良辰佳景,舟人常携鞭炮燃放,四山相应,震天动地……,此时回望来程,严子陵钓台渺在云际,令人心旷神怡……。不过,人在归途,想来倚篷窗自叹漂泊命的朝奉,大概无心欣赏窗外的美景吧……
    由于上滩的艰难,沿途需要一些纤夫拉纤。如在严州府下,“舟楫上水,在此叫纤”——这是明清商编路程图记上的提示,所以信中也说“严州加纤”,亦即在严州上滩时找人拉纤。此后,逆新安江干流由浙江省进入徽州歙县,历经艰辛,由浦口一路溯练江好不容易到了“梁下”。所谓梁下,是指歙县县城东南的渔梁坝,此处为徽州人进出皖南的重要水运码头,那里有一些转运过塘行(其功能兼具现代的旅栈、邮局和货物托运处),与新安江—钱塘江沿岸的转运过塘行一起,形成了沟通浙皖各地的运输网络。到达渔梁后,旅人的行李便可由过塘行所雇之足人(信客)直送到家。
    信中款语温言,反复叮嘱良人节食顺时,“荒村雨雪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其中,还特别告诫说“船上出恭仔细”——这是出门人的经验之谈,因为船上没有厕所,要想大便当然只能直接排入江中,但这样做有时会有危险。徽州商业书抄本《便蒙习论》中就有“登舟”条,提到:
    凡登舟,不论大小,不可立在蓬[篷]后,恐风转有失。不可对船头出恭,踏两脚     船,挂窗坐,手不可放在船傍之外,不宜顿脚,不立桅下。
    这段话告诫乘客不要在船头大便,以免船头摇晃或船只骤然掉头时,一不小心掉入江中——这显然可以作为信中“船上出恭仔细”的注脚。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原是形容一个人管得宽,但现在连拉屎放屁都要管,从这一细节来看,妇人句句传情,衷肠牵挂,对丈夫的顾觑呵护可谓无微不至。
    不过,一番秋水回波般的关切之后,又转回正题,急管繁弦,胡枷乱棒,再次加大打击力度:
    你要恋新弃旧,吵闹你不得安宁,此信须当紧记,四月即要回程,寒暑自宜保重,此信寄与夫君,管城难尽,余容面陈。
最后仍是软硬兼施,叮嘱丈夫休辞那遥水远路,即速归去来兮,以争取“罪疑便求从轻恕”。在这里,她一方面对丈夫眠花卧柳加以谴责和威胁,另一方面又对良人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关怀备至,一手硬一手软,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在起承转合之间,妇人似唱阳光三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藏露隐显,张弛有致,节奏掌握得相当之好。因书阙有间,我们不清楚她的丈夫是否一晌贪欢,真的娶了小妖精,但我想在如此步步为营、手段老辣的攻势下,狮子数吼,拄杖定然落地,徽州朝奉当如五雷轰顶,顿觉地惨天愁,遍体寒毛抖擞,乖乖缴械投降……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想象。新安江是徽人外出、经商的一条水上通道,徽州素有早婚的习俗,男子到十二三岁就要成家,成家之后即外出经商,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此去经年,断梗飘萍,在外营商的丈夫,长年与妻子分居两地,只能几年或十几年回家一次,所以,徽州从前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说法,是说做了一辈子的夫妻,真正呆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三年半的时间。因此,独倚高楼、残灯孤枕的出门人难免在外眠花宿柳暮宴朝欢;或则另娶一房好天良夜追欢取乐,过起“两头大”的生活。所谓两头大,是指在家乡和侨寓地都有女人,两边均为妻子,也不分正妻和小妾。而在另一方面,早在明代,谢肇淛就说徽州是“妒妇比户可封”,而王世贞亦一再指陈“徽俗妇工妒”、“徽俗奇妒,妒至不可闻”,这些都反映出徽州妇女之强悍,实为当时人的共识。及至清代,有人曾戏仿《滕王阁序》为文以赠惧内者:
    新安故郡,临河旧里。星传陨石,地接沣溪。襟丛睦而带芝黄,控天罗而引天马。   雌强雄弱,威光射斗牛之墟。阴盛阳衰,夫主下床前之榻。闺中刑具,面杖青藜。拳头   打不硬之腰,指甲抓多毛之脸。元帅程公之畏法,手足摇铃。夫人郑氏之怒容,妖魔现   世。皮鞭休暇,巴掌逢迎,青红满面。流浓[脓]滴血,漂乞丐之刑容。肉碎皮伤,败魁   星之相貌。……时维九月,节届重阳。西风起而菊花飞,枫叶飘而螃蟹出。负秋光而莫   惜,置美味于空谈。俭口腹之何由,为贤荆而奉泰。暗呜叱咤,恶相难撄。暴戾恣睢,   置身无地。膝行匍匐,求娘子之开恩。稽颡叩头,恳夫人之息怒。倾脚水,顶灯台,丫   环笑其无用,伴亻当羞其倒蹋。纲常扫地,鸡鸣扎索之家。冠履混淆,地覆天翻之势。     狮声未吼,鼠胆先惊。魂灵如落叶齐飞,皮肉共葵花一色。献臀请打,响窘联墅之滨。   叫苦求饶,声达茆田之铺。低头落泪,抓耳揉腮。胡须扯而血泪流,栗暴丁而额头肿。……   更长漏永,觉乐事之无穷。兴尽悲来,虑明朝之有厄。图果[苟]安于一刻,冀清闲于片   时。戒方重而棒槌粗,屁股疼而颊腮痛。河东难越,谁悲惧内之人。亲戚交游,总是怕   内之容。……呜呼!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韶光易过,苦楚难抛。屈两膝于房中,非无   道理。横一躯于庭下,岂乏夫纲?所为本事平常,生来懦弱。老当益怕,宁知战慄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奉承之志。涤尿盆而觉爽,剪鸡眼以犹欢。……仆七尺男子,一介书生。   无力降魔,借韦驮之宝杵。有心救世,洒大士之杨枝。传号令于内人,倒旌旗于帅府。   叹愚人之狼狈,受悍妇之钳锥。……(徽州文书抄本《(瑞廷)杂录》)
    《滕王阁序》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所作,据文学史家的考证,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九月,作者远道前往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官员阎都督之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优美骈文,作者以生花妙笔,将秋日景致状摹得神采灵动。“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这是描述滕王阁之所在。而仿序的前数句,也同样是状摹惧内者之地望。文中的“沣溪”、“丛睦”、“芝黄”、“天罗”、“天马”、“联墅”和“茆田铺”等,均为歙县地名或山名。透过地名的置换,作者巧妙地将主人公及相关的故事场景,置诸皖南的歙休盆地一带。“新安”为徽州之别名,临河则位于歙县西乡的丰乐河(亦即仿序中的“沣[丰]溪”)南岸,距离徽州著名的岩镇(今岩寺)大约三里许。对此,盛清乾隆时代侨寓扬州的歙县人方西畴,在其所撰的《新安竹枝词》中这样写道:“临河亭子郁崔嵬,拾级凭高亦快哉。满目云山排画稿,鹅溪绢好剪刀裁。”诗注曰:“程氏临河亭,遥对剪刀峰。”这表明,此处显系程姓的族居之地。而文中的惧内者,也正是一名程姓男子。关于临河一带的民风,十八世纪的一位贡生程襄龙(古雪),在他的《澂潭山房古文存稿》中揭露,“时俗闺中妇人笞女婢,毒苦不堪”,综合其他文献来看,当时徽州妇人之虐婢,的确是无所不用其极。由此想来,仿序中描述的惧内者所遭之痛楚,容或有所夸张,但从残忍虐婢的旁证来看,悍妇下得了如此重手,却也并不令人诧异。
    《滕王阁序》末原附王勃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幕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人登高临远,寄慨遥深。虽仅四韵,但全诗于富丽中见冷落,于平常中见代谢。歌舞既罢,帘栋萧条,欢笑地景物萧疏,回首处江水空流,令人顿兴盛衰无常之感。而仿作则曰:
            临河山下人如虎,敢向河东狮子舞。
            面颊朝飞万叠云,胸膛暮捣千捶雨。
            银台金盏影悠悠,夕打晨敲几度秋。
            手中指甲今何在,脸上长年血白流。
    《滕王阁序》末有“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而仿序则曰“仆七尺男子,一介书生”。同是“一介书生”,但“七尺”显较“三尺”为长,而“男子”比起“微命”似更孔武;同是感怀时事,慨叹身世,但王勃藉登高之会直举胸臆俯瞰前古,而饱受面杖青藜的临河程氏,则摆出一副躲在床底下嚷嚷“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的架势;……典雅和俚俗,正版与恶搞,两相一一对照,令人捧腹!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不过,也难怪直到晚清时期,黟县《桃源俗语劝世词》的作者——乡村学究程煦还在摇旗呐喊,为徽州男人鼓劲助威:“为夫的,宜正派。对着老婆要胆大,上床下地要威风,泼妇见吾也怕吓。”不过,空喊口号大概于事无补,能否乾纲独断,不仅取决于男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其前提则是为人“要正派”,没有把柄落在“泼妇”手上才是。
    晚明以来,孽海茫茫,爱河漫漫,中国社会人欲横流,而男人惧内之佚事亦铺天盖地。谢肇淛曾慨叹:“世有勇足以驭三军而威不行于房闼,智足以周六合而术不运于红粉,俯首低眉,甘为之下,或含愤茹叹,莫可谁何,此非人生之一大不幸哉?”谢氏此言,是有感于当朝的文臣武将之夫道不纲——阳明先生王守仁“内谈性命,外树勋猷”,戚继光大将军“南平北讨,威震夷夏”,而与王世贞合称“两司马”的兵部侍郎、徽州歙西人汪道昆更是“锦心绣口,旗鼓中原”,……这些人在政界文坛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但在私生活中却莫不雌伏于妒妇裙前,甘心以百炼之刚化为绕指之柔。对于惧内的成因,谢肇淛多所分析:
  惧内者有三:贫贱相守,艰难备尝,一见天日,不复相制,一也;
  枕席恩深,山河盟重,转爱成畏,积溺成迷,二也;
  齐大非偶,阿堵生威,太阿倒持,令非己出,三也。
    这是从夫妻双方的关系立论,堪称“惧内学”(假如设立这么一门学问)中的“谢氏定律”。这位见多识广的福州人,分境遇、情感和经济三种因素,概括分析了惧内的成因——糟糠夫妻相濡以沫,共同打拼,一旦变泰翻身,苦尽甘来,念及先前的功劳苦劳,惧内便成必然;深宵款洽,快谐鱼水之欢,伉俪如胶似漆,其间滋味深长,转爱成畏,自不必细述;婚姻并非门当户对,妻家带来可观的妆奁,以致丈夫与之势位悬殊,难以建立平等的关系。接着,他又以贤不肖等,进一步深入分析:
    愚不肖之畏妇,怵于威也;贤智之畏妇,溺于爱也;贫贱之畏妇,仰余沫以自给也;   富贵之畏妇,惮勃谿而苟安也;丑妇之见畏,操家秉也;少妇之见畏,惑床笫也;有子   而畏,势之所挟也;无子而畏,威之所劫也。
    平常人怕老婆,是惧其威权;智者贤人怕老婆,是陷溺于爱恋;贫贱之人怕老婆,是因为需要仰赖妻子过活;富贵之人苟且偷安怕老婆,只因锦衣玉食,唯恐家里吵吵嚷嚷,“破坏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这是从男人的角度着眼。而从女性的情况来看:长相丑陋的妇人,男人惧内,是因为她们为丈夫操持家计,有道是“丑妻瘠田家中宝”;少艾之妻,男人惧之,只因床头戴罪立功,唯恐心有余而力不足;生了儿子,妇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功高震主,老娘当然是天不怕地不怕;而未能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先祖列宗亦当痛哭于九泉,男人自是底气不足……
    不清楚上述那封信中的妇人究竟是贤抑或不肖,亦不知其人究系丑妇还是少妻。但从妇人喋喋不休让丈夫“闲将往事思量过”的细节来看,似乎是贫贱相守的夫妻。且以一般常理推之,不少徽人外出经商,多以小本起家,而妇人的首饰妆奁往往是他们最初的重要资金来源,这可能是此一两地书产生的地域背景。
    上述的这封信中,虽然出现过驼背叔公、癞痢叔公、细心叔公和偏嘴姨夫,出现过喜儿、细儿、三害、荷花、有庆,出现过庞伯、黑娘、玉招姑娘、麻瘩姑娘、富贵先生,道姓题名的登场者多达十数位,但从其被列入徽州民间日用类书来看,实际上仍是一种尺牍活套,它以游戏笔墨的方式呈现,非常生动地反映了皖南地区的夫妻关系以及妇女的社会生活。其中谈及的徽人日常生活之应酬开销、徽州妇女持家之不易等等,嬉笑怒骂,无态不作,与其它的徽商信函原件所反映出的事实颇相类似,应是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的一种信札范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667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207143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突出贡献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09-3-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了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3 23: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